【1053章】 传统现代(2/3)
的形象也是相当必要的。
为此,‘镜湖公司’还特别成立了一个公关部,专门处理和媒体之间的各种事务,并且维护、更新景区的官网,在各大旅游论坛上发布各种软文,并通过景区的官方围脖向游客、粉丝不定时地更新各种信息。
因为有了先进的理念,整个‘镜湖景区’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各大景区中信息最公开透明的存在,这也是赢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镜湖景区’的快速崛起也是给了许多景区启发,有了‘镜湖景区’堪称标杆的表现,国内的旅游市场俨然有了更好的风气,各种宰客黑幕也是少了许多。这或许是‘镜湖景区’最大而最不为人知的一个贡献吧?
‘镜湖景区’犹如华夏旅游市场的一股清流,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其他景区的做法,受益的还是万千游客!
…………
腊月廿三祭拜过灶神之后,整个‘银杏村’的年味都让浓郁了起来,哪怕是少数还没有离开景区的游客。也能够感受到空气中飘散的喜庆气氛。
其实这也很正常,‘银杏村’的村民每个人都分到了150万rmb的分红,再加上自己工作、家里的客栈、餐厅生意等等,人均年收入也是不少,过年不担心钱的问题,心情自然也不会太差。
此外,‘银杏村’本来就是一个长寿村,家里老人健康,孩子活泼。这样幸福的生活大家没有理由不开心。
当然了,孩子们都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才是让所有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的重要原因。
一过廿三,‘银杏村’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春节做各种准备,人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就象征着他们美满的生活。
为了保护村子里的环境,村民们已经不能自己在家里杀年猪,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习惯于从农场的养猪场弄到一两头大猪,送到屠宰厂宰杀。处理干净之后拿到家里制作各种杀猪菜以及火腿腊肉。
这些年,虽然村民的收入是连年翻番。但是制作火腿、腊肉的习惯却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几乎成为了‘银杏村’的一大特色。
每年秋天银杏叶变黄之后,‘银杏村’家家户户的屋檐、灶台上都会挂满各种腊肉、香肠和火腿等等,令人眼馋。
对于村民们来说,哪怕现在家里每年收入数百万、上千万,但是一些传统却不会因此而消失。倒反会因为村民们更有钱、更有闲而被发扬光大。
村民经营的客栈大部分都会为住客提供一日三餐,带有‘银杏村’特色的各种肉制品也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备受游客欢迎。
在众多游客在网络论坛上发布的各种游记之中,村民们亲手制作的各种美味肉制品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给网友们极为深刻的印象。
久而久之。村民自制的各种肉制品俨然成为了‘银杏村’的标签之一,若是游客来到‘镜湖景区’度假游玩,没有尝到这些美味,实在是一种遗憾!
因此,明年秋天、冬天‘银杏村’家家户户挂着的腊肉、火腿就成为了这座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如夏天竹笋、蘑菇一样充满了原生态的魅力。
纵然‘银杏村’已经变成了‘华夏第一村’,但是这里却依旧保持着许多传统,无论是青石板小道还是那一栋栋充满民族特色的房子,都给游客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蜂拥而至的游客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银杏村’的生活步调,老人们依旧习惯于坐在墙根下晒太阳,村民们还是喜欢亲手制作各种美食,房前屋后的鸡鸣犬吠让整个村子变得更加悠然自得。
哪怕都已经身家千万,许多村民还是在自家的前园后院种植各种蔬菜、水果,不求靠这个卖钱,只希望能够吃到新鲜的劳动成果。
和许多发家致富之后大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农村截然不同,‘银杏村’至今还没有刻意通大车的公路,进出银杏村除了双脚、自行车之外就只有各种电动车。村民们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修缮、改造了自己的房子,变成了古意盎然的客栈、餐厅还有各种艺术酒吧、咖啡馆,整个村子看不到钢筋水泥森林还有刺眼的霓虹灯,有的只是淡淡的从容。
走进‘银杏村’,人们的心情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没有了匆匆的脚步,没有歇斯底里的躁动,也没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哪怕是空气中也是弥漫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若是不了解‘银杏村’的底细,第一次来到在这里的人们很难想象这座拥有着潺潺流水的小山村是‘华夏第一村’,人们俨然是回到了过去浓厚的历史,能够亲手触碰到它的过往。
有人游客来到‘镜湖景区’度假之后撰写了长长的游记,认为澜沧江就如同是一条天然的分界线,把现代和传统分割开来。
在澜沧江的东岸,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伫立在群山之间,在自然和现代之中形成了完美的统一,这让游客以及居民们不会产生自己被现代社会抛弃的错觉。
也正是因为‘银杏新区’和世界同步的缘故,让整个‘镜湖景区’拥有了更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极品地主】最新更新章节〖【1053章】 传统现代〗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0/738/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