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章 大抬枪(四)(1/2)
都说这万事开头难,既然这图纸都让孙老头拿出来了。接下来的事自然也就简单了不少,要说这还是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也还是自有他的好处。自明太祖时期起,就把全国各地的民众全部都编好了户籍,像军户所这类的就是一代要是做成了穷军户,那子子孙孙一个都跑不了。而且明太祖还是为那些入了户籍的人全方位都安排好了的,你说你入了户籍子孙被人瞧不起,怕男的娶不着媳妇,女的嫁不出去是吧?
那行啊,凡是入了户籍的人,以后子孙婚娶通通只能去找同户籍的子弟,否则就是以治大罪论处。
这下可好了吧,当军户的就大家都是军户出身,谁也别嫌弃着谁,就都将就着那么过吧。得益于此的德刚也是正好省了不少力气。
你说就是现在家里想找个临时工搞搞家务的,那不是都得上中介所或者在外面贴个小广告啥的才能干千急百等的才能白人给招来。
而且就是招来了,你还真不知道他是不是半桶子水,万一真遇上来混饭吃的,那又得拉倒,继续出去贴小广告招人去。你说这难不难?
可这一套在大明可就是根本不算问题了,要说匠户这哪个卫所里没有不是。
所以说这事还真是有戏,人家入了户所的工匠那基本都是差不多世世代代从太祖那一辈传下来的工匠手艺了,真是好找又专业啊。张半仙也正好是这一带混的熟了,最近也是太久无事,一听着又能外出干活,搞不好还能混个报销吃喝,比谁都猴急要他来,只向着德刚要了一百两银子就鼓鼓的拍着胸脯包着外出招人去了。
要说这哪行都有哪行的苦,可明朝匠籍的日子就基本上是苦的没了头。
明朝把人户分为军、民、匠、灶等各类,户籍身份世袭,这在形式上是继承了元朝,但在国家对人身的控制力度方面则有重要变化。与满足于接受赋役服务的蒙元统治者相比,明朝对百姓的管理控制能力高度发展,利用里甲、黄册制度“配户当差”,规定普天之下所有人户向国家尽义务这是明朝以前的历代王朝所无法做到的。
明朝里甲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宋、金、元的基层组织制度。不过,前代的都保、大小甲乃至保甲的选拔、组织与职责,均与明代里甲有较大区别。特别是明初法律规定,在里长、甲首之外,“若有妄称主保、小里长、保长、主首等项名色生事扰民者,杖一百,迁徙。”说明明初对元朝相关制度有意采取划清界限、唯我合法的革新姿态,强行划一了民间基层组织。虽然新制度的推行不可能随着一纸政令而得到贯彻,并且后来因地因时而异,但即使最偏远的原有地方组织,仍是在做出相应调整之后,以里甲的名义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同时,里甲虽然是强行施加于社会的行政组织,却也“可以容纳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和组织”,从而保证了行政组织对社会的渗透。凡此均彰显出明初国家空前强大的社会改造效用。
与宋元时期要么富者常充,要么平均轮流的服役制度相比,明初里甲制度把人户组织从简单的一户、几户扩大到一百一十户的一里,内分里长户和甲首户,以及管带户、畸零户,每年由一个贫富搭配的十一户集体单位来服正役,全体人户每十年轮流一次。明初国家虽然没有彻底否定传统产权、重新分配土地,但土地分配状况比宋元时期要平均,拥有土地的编户齐民比例应该比兼并无度的金、南宋和蒙元时期高很多,轮流服役自属正常。然而明朝更把人人服役与能者多劳、确保应役的原则结合起来,采用了“以丁粮多寡为次”、每十年复位每户服役位次的管理方式。这需要相当复杂的登记、监督手段,社会中的每一户、每一人的具体情况都被通过黄册制度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是元朝所根本不可能做到也不会想去实现的。
等张半仙到了地方卫所,在使了几两银子的情况下,那些个百户官们都是一副乐得随他任意去挑人。反正匠户也是公家的,对他们又没什么损失。
可真正到了地方,饶是张半仙早有心里准备也是大吃了一惊。略目所见的匠户基本上都是衣不蔽体、面带饥黄。就这副难民像还哪
里像是个打造军器的啊,现在要是拉吧着往大路口那么一仍,那就是十足标准的难民营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人家啊,这灾荒年月的谁也想吃口饱饭不是。但这户籍里,军户也是确实算好的了,虽然每到年月还要交军粮上去。但好歹这自己也是个种地的,满山跑的,地里长得,就是再穷也能个勉强混口饭吃不是。
这匠户就不同了,不但自己不允许私自外出工作。而且每次遇上官府调配也只是最多给他们管口饭吃而已,哪有什么粮饷发放。像平时这种为各自户所里打造武器之类的活,根本就是连口饱饭都难以吃上,一大家子拖家带口的就更别说了。
搞得这张半仙也是实在不想多呆下去了,毕竟这味道是要多重就有多重啊。也是懒得和哪些匠户费什么屁话,直挑着就说道“我大人的军户所现在缺个打造的匠户,你们只要肯来的,我们大人可是宽厚,给你们都是每日管饭吃饱,月底还有人人五两的工钱现结。愿意来的就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小地主】最新更新章节〖五十四章 大抬枪(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15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