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 鞑子入寇(四)(1/2)

所以眼看着寒冬将近,而且依着现在秋天还不到就能冻成这破样,已经可以大概的预想到今年的冬天该极寒成什么样子了。而按照国际惯例(大明,后金两国)凡是遭遇了大饥荒,又要过不了冬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己被饿死,应广大游牧群众的要求下皇太极肯定又要来入寇劫掠了(专业术语打草谷)。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解释一下“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后、康乾盛世以前(古代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啊),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有广东的同学肯定是想看看这个奇景吧)。

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大明帝国来说可谓是非常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不然后来李自成、张献忠几个小蚂蚱怎么会总是剿之不灭,后来李自成被赶到山里只剩十八骑,待出来不到半年就发展成了几十万的农民大军。我相信他当时可没说自己是弥勒佛降生什么的引来各地信众膜拜。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连着十几个省的百姓都被天灾闹得活不下去了,不然鬼才跟你去造反。毕竟干这个可是要掉脑袋的,

不是实在没口饭吃谁会跟你干。(对于我瞧不起这些农民军后面会说到,主要是这些个王八犊子在我查史料的时候发现干出来的坏事基本上都跟鞑子差不多了,对于这些渣渣,我只能说句,我呸)

而这样长时间和高密度的灾害则是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到了1619年整个“小冰河期”中气温最为寒冷的时期整整肆虐了20余年,这时发生了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崛起的一战),以火器军械为主要战力的明军被迫在粮草和装备都匮乏,且训练并不足备的情况下和后金军开战,更为不幸的是此战中的三个分战场上,明朝军队的数量都不如后金军,后金军以其机动性取得了每每数倍于明军的优势兵力,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崇祯即位以后灾情更是进入了谷底(这位老哥眼泪确实是哗哗的啊)。综合南北方志的记载,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万历十三年(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说天气要亡他还是比较靠谱的)

最不幸的就是到了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明朝末年更是蔓延到了京畿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轻易被攻占。(半月间几十万的卫京部队就集体扑街了)

搞得我一查史料就老是怀疑这李自成是不是老鼠精转世来着。.

而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

顺带补充一下我的调查惊人小发现。这玉米、番薯(尤其是这大番薯)由海外成熟的传入中国进行种植的时间也正好是清初,所以当时凡是遇到诸如历代大饥荒吃不上饭的时候,那些百姓们都是因为能有了地瓜(番薯的学名)填肚子才得以活下来。

对于像番薯的惊人生长能力,我就是很有深得体会的。记得以前小时候,只要你随便乱挖几个烂土坑,把番薯那么随便一种就可以直接别去理它了。(什么浇水施肥的通通不要,人家番薯哥可是十分听话)待得差不多可以收获的时候,你再往种番薯的地方那么一挖,当时肯定是要吓死鸟,连着一大堆的粗又大番薯就新鲜出炉了。

就我这半闹着玩的人都能整出那么大的产量,那番薯恐怖的产量和生存力就不用多说了。所以这康乾盛世的时候,一逢着遇到大旱的时候。本来这饿的刚想造反的农民伯伯一看,哟,原来还有番薯收成那么多,算了勉强肚中也能凑合着吃,这日子忍忍就过去了,只要是饿不死人这反也是不造了。但番薯的营养却是远远低于大米等主食,而且红薯体积大,更是很难保证肚中的饥饿感,被饿急了的百姓也就只能拼命吃才能稍微得到缓解。

所以这些长年累月因为食用番薯过度的老百姓,经常是身体四周瘦骨如柴,唯有肚子撑的饱饱凸起来(消化不了)。而且吃番薯过度而造成的后果可不是整天放屁那么简单,那些老百姓会整天都有着一股烧心的痛苦,胃里也老是总有酸水想吐出来。

所以说句不好听的话,康乾盛世这个名称实在是起得不甚恰当,应该是要叫“地瓜盛世”才对。(有异议的人请自行回家吃满一个月的番薯,享受完当初大清盛世下幸福老百姓的待遇之后。请随意的再来大把批评我,千万不要客气)。

而这玩意的更主要特征就是既没营养又吃多了撑肚子消化不了,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偶尔吃吃还行,味道觉得很是不错。但如果让你天天扎顿拿这玩意吃,肯定是不出一个星期就要看着就会吐出来的。

不过真的要选世界好百姓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小地主】最新更新章节〖六十一章 鞑子入寇(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15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