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牢狱之灾 布局未来(1/2)

话说前期的伏笔太多,让我也有些记不完全,如今存稿剧情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大家有什么不知道的问题,都可以在书评区提问,我会在整理之后,于书中一一解答,那些没有人提出,而且我也记不住的问题,大家就选择性忽略吧!

-----------------------------

夏桀四十年夏,殷商部落覆灭葛国,这一战被后世称为‘殷商灭夏之始’,但事实上此时的殷商部落依旧没有与大夏王朝彻底决裂,虽然伊尹曾设计在倾宫狠狠的阴了夏桀一次,但不知为何夏桀并未追究此事,换句话说如今大夏王朝与殷商部落的关系,全都看夏桀一人的心情,若是他心情好自然无事,若是他心情不好,很可能就会找殷商部落发泄一下,那么如今的夏桀心情到底如何呢?说实话,还不错!

虽然在数年前辈伊尹狠狠的摆了一道,甚至于还损失了珍贵的桀魔本源,但是夏桀却也得到了帝王之力,由王朝气运衍生而出的帝王之力对于如今的夏桀来说,反而比桀魔本源更加合适,再加上桀魔本源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夏桀心中其实并不十分痛恨伊尹,当然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夏桀需要与妹喜**,没那闲工夫去找伊尹这样一个老头子的麻烦……

但这一日夏桀却是心情极为不好,因为在殷商部落覆灭葛国之后,与葛国一向关系甚密的豕韦、顾国、昆吾三家诸侯坐不住了,他们与葛国一样都是当年奉夏桀之命攻打殷商部落的诸侯,而且这些年来与殷商部落的关系很不好,如今葛国已经被殷商部落灭了,他们难道还会远吗?心惊胆战的三家诸侯一合计,干脆一起找夏桀哭诉殷商部落与子履的不是,弄得夏桀每天不胜其烦,心情好的了才怪了,终于有一日夏桀忍不住了。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夏桀大怒道,眼见夏桀发怒,三家诸侯全部趴伏在地瑟瑟发抖,夏桀见状眼中满是轻蔑之色,不过夏桀心中虽然看不起这三人,但为了能够有时间与妹喜享乐,他还不得不满足三人的请求,于是夏桀干脆对三人说道:“既然你们说殷商部落无故灭了葛国,乃是对朕与王朝的大不敬,那么朕这便派人将那殷商部落的首领叫来斟鄩城,若是他敢来自是心中无愧,覆灭葛国定然另有缘由,你们不得继续中伤于他,若是他不敢来必是心有所惧,朕便派大军前往讨伐,你们觉得如何?”

“这……陛下英明!”三人对视一眼之后齐声说道,这三人能够成为一方诸侯,自然不是什么头脑简单的角色,就算是那位身死国灭的葛伯,也能够在子履派人质问之时想出两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若非他做出杀人夺食之事,恐怕子履也不会那么快便出兵,此时三人知晓夏桀愿意招子履前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他们还敢要求再多……没看到夏桀脸上已经有不耐烦的神色了吗?那些死在夏桀拳下的亡魂便将是他们的前辈了。

“夏桀招我去斟鄩城与三大诸侯对峙,这……”子履看着手中由斟鄩城传来的圣旨,面上尽是犹豫之色,显然此时的子履心中有些摇摆不定,他虽然有心不去,但却知道如今的殷商部落尚未做好与大夏王朝彻底决裂的准备,若因为他的拒绝引来夏桀大军攻伐,虽然殷商部落未必会败,但反夏大计必将遭受重挫,这是子履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但若是应了夏桀召唤前往斟鄩城,以殷商部落与大夏王朝这紧张的关系,他这一去无异于羊入虎口,不说什么坐牢受刑,能够留一个全尸就可以算是夏桀开恩了,子履本非贪生怕死之人,但他却怕死的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儿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他就这么死了,又怎有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父亲呢?

一方是殷商部落的安危,一方是自己的性命与血脉传承,子履心中思绪万千迟迟无法做出决断,眼见天色渐渐昏暗,终古与仲虺无奈只得看向伊尹,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种时刻,能够帮助子履做出决定的只有伊尹,也只能是伊尹,感受到两人目光的伊尹却是微微摇头,很显然他并不打算出言,而是想要让子履自己做出决定,仲虺与终古见状也低头沉默,四人就在议事厅中坐了整整一夜!

“斟鄩之行,我去!”当天边太阳洒下第一缕光华之时,子履忽然开口说道,对于子履的这个决定三人却是丝毫没有意外之色,因为如果子履不是如此决断,他也就不是那个能够在年少之时便担下首领重担,并将一切压力化作动力,将殷商部落治理的越发兴盛的子履了。

三日之后,交托了大小事务的子履轻装简行,仅带着数个近侍随从踏上了前往斟鄩城的道路,经过一个月的舟车劳顿,终于达到斟鄩城的子履,迎接他的并非是夏桀的使者,而是三家诸侯带来的夏桀口谕,子履未能见到夏桀一面便被关入夏台。

原来就在三家诸侯听闻子履愿意前来斟鄩城之后,心中便有些惴惴不安,世人皆知暴君夏桀行事皆以喜好为主,虽然大夏王朝与殷商部落关系不睦,但听闻商侯子履口才绝佳,若是被他讨得夏桀欢心,倒霉的岂不是会成了他们,但既然子履已经踏上来途,便已经注定此事无法善了,子履身边定然有高手护卫,半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灭世大磨】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牢狱之灾 布局未来〗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0/10760/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