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筹备(2/3)
才让那些宵小抱头鼠窜,让研究室的这份申请,得以顺利通过。
基金申请通过,并且随着央视的新闻联播的宣扬,阳光基金开始正式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
大势已明,于是,全国各地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大力宣传《财经》的报道。动作快的,已经派出记者,开始对《财经》上报道出来的这些贫困县和贫困家庭,进行深入跟踪报道。
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整个九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张狗娃,以及和张狗娃一样贫穷的灰色世界。
娱乐明星,也开始主动站出来,为这些困境中的同胞们奔走疾呼。
《阳光总在风雨后》
《别哭小女孩》
《宝贝别哭》
几首歌曲,火速的开始在华人世界传唱。
尚文远听到这些歌的时候。很是愕然:印象里,这些歌曲可不是现在出来的啊?发生什么了?
但无论他怎么想,这些感人至深的歌曲,就这么出现了。
感动了无数人。收获了亿万人的眼泪同时,人们开始踊跃的向阳光基金会公布的账号里捐款,捐物。
香港的富豪们,最先行动起来。
在了解到阳光基金公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后,亚洲首富李嘉诚直接向基金捐助了10亿港币的善款。
似乎是一个信号,紧随其后,船王、赌王、郭氏兄弟、李兆基、施雅迪……都相继慷慨解囊。
短短十天之内,光香港富豪们的善款,就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财不露白”的古训,让中国内地的企业家们。反应迟钝了些。
但没迟疑太久,阳光基金宣传的“让慈善都在阳光下进行”,使得人们少了许多顾虑。
先富起来的这...
些企业家们,纷纷解囊,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
尽管没有香港的那些富豪们豪气。但胜在基数大。
极短的时间内,阳光基金就筹到了上千亿元的善款,这还没算上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的捐款。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捐物。在这一段时间,全世界的华人,心是连在一起的。
钱、物都有了,但管理这么庞大的善款。可不是一两个人能办得动的。
阳光基金的志愿者招募,顺势就展开。
扶贫基金会当然不会闲着,毕竟名头上,他们才是阳光基金的法人单位。
在这个前提下,扶贫基金派出了上百名人员,配合宁长河抽调出来的一百多人。进驻阳光基金,开始组建基金的管理团队和志愿者招募团队。
中国特色的体制,这时候就体现出优越性来了:办大事,从不含糊。
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共青团。
整个共青团有多少人?千万人总是有的。
在团中央的号召下。各地的青年志愿者们,向各地的团委集结、报道。
极短时间内,第一批志愿者到位,基金会的框架也搭建起来。不过要正式运作,还得需要一点时间。
这时候,阳光基金的负责人,也就是尚文远的干爹,余舒同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
至于余舒同是怎么走上前台,在此不便赘述,后文细表。
余舒同作为首任的阳光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余舒同向全国民众,展示了基金的筹备情况、进度情况,也提出了基金会的运作流程和扶贫计划的框架。
同时,也强调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马虎不得。基金会秉持“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的宗旨,公开、透明的合理运用社会的捐助善款、物资,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也公布了监督平台:《阳光》月刊。
基金会这种务实、诚恳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当然,不是对阳光基金本身,而是转到了某十会的议论上。
凡事都怕一个对比,与某十会一贯的做法,与阳光基金什么都放在青天白日下,这么一比,差别太大。
虽然,现在因为媒体还不发达,信息的传递,还主要靠电视、广告和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介。某十会的一些龌蹉事,自然到不了全国大众的眼前。
而这时候的某十会,更多的人,还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干嘛的。和国际的那个十字会是不是一回事,一般民众估计还真不清楚。
但这都止不住人们议论啊,都在说,还是这个阳光基金靠谱,看起来是完全为那些贫苦人家办事的。
民众的反应和议论,研究室和基金会暂时是顾不上了。他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基金会的运作和慈善晚会的举办。
很快,研究室以阳光基金会的名义,与央视达成了协议。
“爱在中国——中华慈善演唱会”如火如荼的正式展开。
整合了央视和研究室的筹备团队,开始分组开展工作。
研究室这边,主要负责与基金会的对接、西方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大书商】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筹备〗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03/10341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