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古籍出版(2/3)

压抑,也没人敢议论。老实人发起脾气来,也是很可怕的。

就这么压抑着,直到课间休息,满含惊异的学生才涌出教室,悄悄议论起林圣母今天怎么这样反常。

但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等到上课,估计也是强行平息了自己的情绪,林教授再上课,比刚才要平稳了很多。

包括尚文远在内,满教室的同学,压根就听不进去,各自担心着林教授。

老师的情绪,总是直接影响着学生。

林健自然明白,上堂课自己发的那通无明业火,着实影响了课堂。

放下手里的书,轻叹了一口,说道:“好了。知道你们都听不进去,咱们聊点题外话。”

见同学们都带着疑虑的眼神望着他,林健继续说道:“我今天不想重复,什么是北大精神。因为我相信。自从你们踏入学校的那一天起。你们的血液里,就应当流淌着这种精神。”

“这是根植在每一代北大人骨子里的灵魂和根基。这并不是我们炫耀的资本。立身处世,治学之外,我们还得知道怎么做人。嘉言懿行、修身立德,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你道是什么。让林圣母今天当着满堂学生,大发怒火?

这得从去年说起,去年上半年,林健就向学校申请了古籍整理工作的立项,而且也得到了学校的批准。

也组织起中文系、历史、考古学系等四十多位教授,五十多位在读研究生,开始将诸如经子注疏、史学勘校、其他古代典籍的考辨、编纂、译注等古籍图书。整理成册,以期刊印发行。

这是一项浩大而又费时、费力、费钱的系统工程。

学校拨了不少的经费,来支持林健的工作。如果全部完成,对我国的古典文献传播。是功德...

无量的一件大好事。就连很多因为年龄太大,早就在家修养的老学究,闻之此事后,也主动参与进来,甚至分文不取,只求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在专家组的带领下,历时一年半,总算有了些成果。

比如:《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资治通鉴》、《通典》、《文献通考》、《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十三经清人注疏》,《理学丛书》……等等,一共几十种,数百册。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些整理出来的典籍,不知道怎么泄露了出去。

起初都没人发觉,直到明珠古籍出版社、北都华夏书局,在一年一度的北都图书订货会的广告宣传中,被北大出版社的社长给看见了这些典籍信息。

都是很大的户外喷绘海报,琳琅满目,数十种学术典籍,封面也设计得也很漂亮。

回到学校后,北大社的社长就问林健,你们还忙活什么呢,人家都已经出版了。

林健当然不信,轻描淡写的说,就那两家出版社的水准,出版出来,还不知道有多少纰漏呢。

社长只是好心提醒,他又不是专业的学者,严格说来,只是一位商人。对这些专业的学术问题,自然摸不着头脑。提醒林健一声后,就没再管。

文献古典,说到底,只是学术书,单纯从商业的角度而言,销量不大,对出版社来说,只是提升出版社品牌和学术圈影响力的一种必要出版物。一般综合类出版社,不太愿意在这上面花精力。

林健毕竟还管着系上的行政工作,同时,也是古典文献整理小组的组长。

在社长的提醒后,就多了个心思,有心想找这两家社拿两本来瞧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人家这两家出版社,也是很有年头和底蕴的一级出版社,麾下能人无数。说不准,人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还能对自己小组的工作,有所裨益。

但离订货会还有一段时日,两家出版社宣传的那些书,都还没上市。

不过,这也难不倒林健,出版社里没有,印厂总有。

他专门找到北大社的社长,让派了个主管印务的主任,带着他跑到古籍社和华夏书局的指定印刷厂。

印务部主任跟这几家印刷厂熟悉得很,只是观摩一下正在印刷的图书,有什么大不了的。

拿到书,林健仔细一读,顿时心都凉透了。

他每天汇总各组的典籍,自然熟悉自己小组的风格、文风。

两家出版社的书,除了汇编人员名单不同,其他都他妈跟自己小组出来的,完全一样。

在印厂不好声张,一回到学校,林健就召集整理组的各个小组负责人,把情况做了个通报。

这还了得,堂堂国家一级出版社,居然干盗书的活。

义愤填膺之下,众人一商议,就把情况报告给了学校。

北大自然有专门处理这种版权纠纷的法务部门。

等把情况给法务部门一说清楚,资深的法律顾问们,就摇头说,没用。

从版权方面来说,以往的那些典籍,都是公版书。

什么叫公版书?

国外情况不一样,但在我国,那就是凡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大书商】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古籍出版〗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03/10341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