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投资(2/3)

紧。

“服了您了,我就跟您明说得了。”尚文远赶紧举白旗,直接说道,“我认识一外资企业的老板,今年刚刚进入中国,现在满世界寻找文化领域的投资。我觉得吧,您的这个项目,挺适合他们的标准的。”

“噢?还有这事?”林大教授又精神起来,立马问道,“是家什么公司?他们能对咱们这古籍感兴趣?”

“嘿嘿,学术上,您是这个,但要说商业么,不是我小瞧您,老师,您得数这个。”尚文远嬉笑着比划了一大一小两个手指头,说道,“紫气东来,您信不信。过不了两年,欧美那些西方国家,就得花大力气,研究咱们的东方文化。人家现在是未雨绸缪。工作做到前头。”

“你有几成把握?”

“十成。”看老师依然怀疑的眼光。尚文远补充道,“其实人家老板早就在问我。有没有什么渠道。我要把您的这小组推给他,指不定他还怎么乐呢。您先说个投资额度,或者我等会把他给叫来。”

“这样啊,给你说说也无妨。”林健见小家伙说得信心十足。也不藏着掖着,说道,“如果要完成国内大部分的古籍整理,就凭眼下我们这几十号人,没个百八十年,恐怕是不成的,这资金么。也肯定不小。这样吧,你可以跟那公司老板说说,每年按200万的资金,我说的是人民币啊。持续投资10年,我们可以保证,能把多数的古籍,整理出来。至于遗漏、缺失的,我们会再想办法。”

“每年200万?”

“多啦?那150万也行。”林健对这种明显的商业谈判,完全是个门外汉,见尚文远夸张的声调,以为自己报得太高了,声音就自然弱了下去,“再少就不行了,很多秘本、孤本,都握在很多私人手里,不花大价钱,人家不会出手。加上这么多人的开销,再少估计就...

转不动了。”

“老师您误会了,这点金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啦。”尚文远一看林圣母误会了,连忙说道,“人家每年可是有500万的资金呢,哦,我说的是美元。”

尚文远给林健说的这些话,其实完全都是瞎掰。

所谓的外资公司,就是世界传媒,就他自个的公司。

而之所以要拿这么多钱出来,也是尚文远的一个长远打算。

其实就目前世界的文化环境,离“国学热”,还至少得有10多年时间。甚至相比起80年代来说,古籍、学术类图书的消费,还远远不如。

为什么国内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繁荣和刺激,反而出现负数?

甚至从国人的阅读量而言,平均到每个人,每年也就不足8本书,这还包括了一些诸如《故事会》、《知音》、《读者》这样的狗血杂志。

而跟咱们一衣带水,却又不太对付的日、韩两国,人均每年消费的图书是多少?18本。至于欧美,那更不用比了,说出来,简直让人羞愧。

出版大国,国民阅读量却是如此之低,原因何在?这扯起来,话就太长了。

体制的原因,中西思潮的冲击原因,教育改革的原因,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国人价值观、道德观体系的崩溃,林林总总,总之是件挺复杂的事情。

但根本的一点,还是国家忽略了基础性教育环境的培育。

在前世,尚文远曾经在国内某个著名的论坛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这帖子内容,说的是有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子,临近毕业了,向广大骚情四溢的网民咨询,就业方向如何?就业后,待遇又如何?

应用数学,听起来也是高大上的专业,但从网民的各种回复来看,在国内,完全没有前途可言。好点的可以混个中学的数学老师,还得给学校塞不少钱,才能留在大城市里。

如果是到企业,估计除了计算机、金融,就没其他好选的了,而且,就这两个行业,也得首先把各种认证、资质全部考齐。

一句话,这种基础性学科的专业,在国内就业前景完全不被看好。

另外一部分有过出国经历的网民,就力主该学子:出国是唯一出路。

比如美国,人家就极为重视基础学科的培育。就业也很好,真要拿到人家的研究生文凭,最低5000美金起的月薪,如果是在一些大型研究机构,百万美金的年薪完全不是问题。

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这位学子的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大学毕业就失业,找到工作吧,还跟所学专业一点都不搭边,白白浪费父母辛苦赚来的数十万票子。

但你还不能不读书,文凭是块敲门砖啊。你专业就算是一坨狗屎,只要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书,那也至少有了求职资格。没那一张纸,可能连人家大门,你都进不去。

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尚文远现在给林大教授许的这个口子,不是他善心大发,而是作为一名重生者,他清楚,学术书做好了,不管是从实际经济收益,还是品牌打造的角度,都会获益不少。

有的书,看着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大书商】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章 投资〗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03/10341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