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中庸之道(1/2)

“这……”,那名身装武将官服的人听到皇帝嘴里说出这个名字,脸上有些茫然:“恕臣愚钝,没有听过皇上说的这个名字,不过这个左指挥使觉昌安,是女真的首领,他倒是爱新觉罗。”

想想也是,努尔哈赤应该在明末的时候,这会儿还估计没有横空出世呢,从他后来开创八旗军统一中国来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雄主。不过既然是姓爱新觉罗,那他一定是这个现在反叛首领的后人,所以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把这些反叛之人彻底清除掉。

皇帝放开母后的胳膊,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几个人的目光都迅速集中在他的身上,

蓦然的,他反过身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兵部武官:“慌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们兵部是什么意见?先说来听听。”

他那种气定神闲的态度,顿时让来人从慌张中平静下来:“回皇上的话!我们兵部的意见,是迅速召回叶梦熊、李成梁二位将军及其十万兵马!但是……”

“但是什么?但说无妨!”

“是!皇上,臣等也知道叶梦熊、李成梁二位将军正在山东德州抗洪前线所做承担的救灾重任,也是非常重要。所以,臣等把握不好,还请皇上裁断!”

“嗯,是这样!朕明白了!”皇帝陷入了沉思,仍然背着双手,兀自朝前走去,围绕着草地转起了圈。

兵部的意见肯定是中肯的!这也怪自己,当时全力考虑抗洪,并没有考虑国家防卫等其他问题,才会把辽东十万精兵调走抗洪,出现今天辽东叛乱的不利局面。

当然也不能说调走抗洪就错,如果没有这十万精兵和叶梦熊、李成梁二位将军,光靠朱衡、吕调阳还有山东那些混蛋官员,不可能把决口大堤重新合围。

看来国家大事,还真象一盘围棋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如果只考虑了一点或是一个部分,肯定是摁下葫芦起了瓢,拆东墙补西墙,迟早是要崩盘的。

走到第三圈的时候,他转了回来,迎头几个人盼望的目光,竟然笑了一笑,然后迎着李太后的目光走了过来:“母后,要不您来下旨意?”

李太后看着儿子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还露出了笑容,不由心下略宽,看来他已经有了主意。

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已经想好了对策,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

她还真是想知道儿子说出些什么来,但是,刚刚向他说了后宫纲规,尤其是第二条,后宫不得干政,虽然说他亲政前是自己代他理政,但现在他既然已经亲政了,按照祖制自己就不能再继续干预过多了。

“皇帝,你已经亲政了,而且登基以来几件大事都处理得很好,黄河决口之事更是处置得当,朝野上下交口称赞。所以,朝政的事情你自己把握就行啦,母后先回宫替你准备你的终身大事去了!有什么结果,你只要告知母后一声就行!母后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钧儿!”

“多谢母后信任!孩儿一定尽心尽力,不让您失望!大伴儿,你替我送母后和两个弟弟回宫吧。你,兵部的这位,你叫……”

“回皇上的话,臣是兵部侍郎,王崇古!”

“王侍郎,你速速去请你们尚书大人。你们几个……”皇帝指了指旁边的太监,“速速去请首辅大臣张居正!朕在上书房等他们!”

“是!”王崇古和几个太监拔腿就往外走,皇帝挥手与母后告别,正准备转身离开,李太后却一下叫住了他:“钧儿,你等等!”

“母后,您还有何吩咐!”

“钧儿,为娘琢磨半天,还是没忍住,还是想把这句话和你说说!”

“母后,您尽管说!”

“钧儿,你记住!兵者,国家大事之首。牵涉很多方面,你要处理好。而且有的时候,不能一门心思强攻强打,还得学会怀柔,得刚柔并济!”

“多谢母后,孩儿记下了!”

李太后这时看了一眼皇帝,看他虽然对自己半躬着身子,但眼睛里仍然是无比坚定的目光,知道刚才这一番话他并没有完全听进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钧儿,这几天,你如果有任何想不通的,或者是心里难受的,就来找为娘,为娘一定等着你!你记住了!”

“是!母后!孩儿记住了!”他目送母后和两个弟弟离开,觉得母后最后这句话好象别有深意,但是具体是什么,母后留了半句没说,会是什么呢?当下也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快速转身走回了乾清宫。

……

上书房内,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兵部尚书谭纶匆匆赶来,刚要跪下行礼,被皇帝伸手拦住了:“两位爱卿免礼,事态紧急,就坐着说吧。”说完指了指书桌前的两把椅子,让他俩坐下。

“多谢皇上!”两个人坐了下来。谭纶先开口:“皇上,我们兵部的意见,侍郎王崇古是否已经向您汇报了!”

“嗯,他已经和朕说了,说你们想迅速召回叶梦熊、李成梁二位将军及其十万兵马!还说,你们担心朕会不同意,因为你们自己也觉

得抗洪也很重要。”

“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惊破大明】最新更新章节〖第044章 中庸之道〗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1/110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