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闷头的人噢(1/2)
饶琳娜在公司的晨会上,当着全体员工的面一力表扬大熊,“现在网站和公众号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达的工作目标,不要告诉我:你做不到,这是逃避!大熊的学历不高,来自北方农村,可他能以用心和努力,用业余时间将主题插花做得越来越好!一个月不到的功夫,他可以在家居装饰美学上实现如此修养,将来承担类似业务的编辑,自然驾轻就熟。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告诉我,承接的任务难以完成?”
会议室里众人的呼吸声错落,不同的心情与目光在大熊身边起伏。老实的胖小伙受不了这样的待遇,面红耳赤闷头缩坐在一角,满脑袋里是花卉批发市场中,那个姑娘的音容笑貌。
是她参考网络中的图片,亲手示范甚至代做了“金秋花雨”:“……秋季插花比较适合用黄色系的叶子、果实、谷稻类素材。我建议你用黄金球,它的花语是主动,颜色金黄很容易让人想到丰收的果实,小球型又不容易掉落,干了,还可以当干花保存……‘花雨’肯定不能做得真象下雨。我建议配上两支做过干燥处理的灯笼果,你看,这种金黄色的,象不象以前人家大门口挂的灯笼,稍微喷一点水,就有温暖的感觉……我再为你配一点波斯菊,它有淡淡的香,闻起来,有点秋季山野的味道,再加几枝长的干谷穗……你回去后,可以找个陶质的罐子或瓶子,花束放在那里面,比放在玻璃瓶子里有质感……”
大熊从来没有想到,家乡种的稻谷也可以做成干花、插入花瓶、拥有高雅的风范。越过同事的肩头,他细看饶琳娜手边的插花,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发现自己最发怵、有关家居装饰的图文编辑,好象也不算什么难事!
他很高兴饶琳娜将这样的任务继续分派给自己,就算再难的命题,找那位说话慢声细语的姑娘不就得了吗?
大熊甚至想现在建议夏棘青,在“新城夜话”里也设个版块,向东江新城的居民们介绍插花与家居装饰,估计那里年轻的姐姐妹妹、阿姨大妈都会喜欢。
可是夏棘青回来了,他还能留在北岸,天天去花卉市场吗?
想到这里,大熊有些郁闷,连饶琳娜点名叫他,请他说一说怎么提升了美学鉴赏能力也没听到。
---
谭鸣声对自己编辑的两期“新城新话”不满意。精神奕奕的小伙子,变得有些沉闷起来。
这让项目二组的冯组长感觉奇怪,趁吃晚饭的功夫,特地端了餐盘,坐到了他的身边。
谭鸣声正闷头对比“新城夜话”前后十几期的信息,希望从中找到问题的关键,以便做好新一期的信息编辑。
冯组长伸头看见,疑惑,“小谭,你喜欢这样的微信公众号?”
谭鸣声脸红,回答含糊,“在新城,因为工作,有时需要联络社区和居民的公众号。”
“难怪。”冯组长相当喜欢这个思路细腻严谨、行事稳重温和的小伙子,看着他重新蹙眉、闷声不语、专心翻动微信消息,略一沉吟,“小谭,这个项目结束后,你想不想继续参与信息技术工作?”
谭鸣声无意识挟起、要送进嘴里的菜,掉回了盘子,“冯组?”
“这个项目自开发以来,你的责任意识、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们看着不错。第一阶段开发与考核,你表现得很好。如果有机会,干嘛不让自己在专业技术上更进一层?争取进入区局的警务大数据中心,以我看挺适合你。”
谭鸣声的思维一直沉浸在“新城夜话”,忽然接收冯组如此的建议,竟有些恍惚。
冯组看着小伙子错愕,宽慰的一笑,拍他的肩膀,“项目开发时间还长,有你考虑的时间。不过,要真想来,就得全心全意把气力集中到项目里来。原单位的微信业务,包括与社区和居民的对接,可以停一停。我建议你近期加强数据库技术,咱们区局的警务大数据中心运用这一类技术比较多。”
---
东江新区最新成立的警务大数据中心,办公地点远离闹市。入夜后,白日的繁忙停止,秋月初升,将朗朗的清晖洒入安静的庭院与闷头立于花圃的年轻警员身上。
能加入专业队伍,专职从事信息技术开发,是谭鸣声一直的梦想。警校毕业这几年,他一直在努力自学技术,寻找途径争取实践的机会。
不但他自己,派出所的领导与同事甚至是他不懂技术的父母,都知道参与警务大数据系统开发,意味着怎样的机遇。
现在,他认真不懈的付出获得了认可、打通了深层发展的通道。可原本足以雀跃的消息,反而让他心思重重、犹豫难决。
新城派出所刚刚成立不久,所里同样熟悉当地环境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警员只有他一人。伴随“新城通”项目的落地,社区法治层面,肯定需要技术人员负责对接对接,而他之前独立策划与设计的新城法治服务系统,也有开发与实践的价值。
派出所长与老顾警长一定会支持他的个人发展,可他怎能轻易撂下挑子?如果要进入大数据中心,必须寻找到合适的人手交接,可短期之内,从哪里去寻找这样一个人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不负韶光】最新更新章节〖第270章 闷头的人噢〗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12/11255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