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主政河东(一)(2/3)

皇任命你为公主府长史,帮助我。”

李彦又一次被雷倒了。公主府什么时候出来长史了?王府有长史和司马,那是佐官,协助王爷处理封地和管辖区的事。公主也有封地,但不出皇城的,哪来的长史?自己这一下不是变成李秀宁公主府的大管家了吗?可自己不是太监啊?

李秀宁也明白这些,她不知道父皇怎么能想出这个主意。不过这可不错,以后李彦是跑不了了。

李秀宁要比李彦了解官制,看来父亲想让李彦留在自己身边。不过她还是没有搞明白父皇怎么想的。

其实李渊也无可奈何。一个都督府的长史是四品,并州刺史府的长史也是从四品。不能让李彦升那么高的官,但却没有好位置。这一来,裴寂给出的主意,弄一个公主府长史出来。

如此李彦名正言顺和李秀宁在一起,李彦又是公主李秀宁的将军府长史,如今又是刺史,李彦不用升官,就全管了,反正有李秀宁。

这是朝堂争头的结果,李彦当然不清楚,连李秀宁也不知道为什么。李秀宁偷渡黄河,随后奇袭晋阳,一举打败刘武周夺回晋阳,收复并州大部分地方。平遥一战,活捉尉迟敬德,吓得宋金刚不敢进攻介休。这些战果一进京城,立即引起震动。

李渊大为高兴,没想到女儿比儿子厉害。李世民还没有成功,李秀宁却先胜利了。

晋阳一收复,李元吉马上来能耐了。和李建成商量,他想回晋阳。因为在长安不好玩,什么都管着他。李渊还让他上朝,又不能随便离开长安打猎,把他快憋疯了。所以听说收复晋阳,他就想回来。

可李建成一提出让李元吉担任河东大都督,立即遭到朝臣反对。因为李元吉在河东干了什么,朝中都知道。那是李家龙兴之地,不能出差错。刘武周还没灭,又临近突厥,还有宋金刚的兵马。

朝堂上吵成一片,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裴寂暗中使力量,谁也不敢说接任那里。太子都说话了,其他的郡王哪敢担任。

争论了两天,裴寂对李渊说道:“皇上,我看就任命公主担任吧,别人也说不出来,那里本来就是公主收复的。”

李渊也犹豫:“平阳担任是行,可他是女子,担任三品地方大员,如何能上朝听政?”

裴寂说道:“这样,再任命他为刺史,暂时也就不用回来。回来时再说。等过一段时间,看看齐王的表现,好了就让他出任,公主可以调回京城。再说,有公主也能防备两面兵马,军队由国公李叔同掌握也是一样的。”

李渊赞赏的说道:“还是你懂我,元吉虽然顽劣,但还是很聪明的。难得他和太子关系好,兄弟和睦,也是好事。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给平阳派一个好助手,协助她。”

裴寂是老奸巨猾:“皇上,李彦可在公主身边,不用安排人了。独孤尚书和窦尚书可都争着要他,证明李彦还是有能力的,就让他协助就行。”

李渊马上说道:“不行,并州府长史是从四品官员,李彦是不是升太快了?也会有人不服,他毕竟是军职武官。”

裴寂也觉得不行,想了想说:“李彦官职不用动,把他封为公主府的长史,这样也能避嫌,还能不用封官。”

李渊点头,终于解决了。他问道:“根本没有公主府长史一职,李彦这次相助之功怎么赏?否则又有御史说赏罚不明。”

裴寂说道:“李彦意不在当官,我听说他想要地方,把怀德坊赏赐给他就行了。”

李渊也觉得行,怀德坊不大,东西九百多步,南北才有七百多步,本来李彦就快占一半的地方,把那里给他也行。对皇家来说,那无所谓,想收回是随时的事,也就同意裴寂的主意。

其实裴寂早得到好处,今天是机会。李彦想要怀德坊,花钱动迁,但怀德坊临近西市,是好地方,里面有不少商家也很有钱,如果用钱拆迁,费用太大,那些人家也不缺钱。

飞凤刚一提出,立即出来一大堆李彦嘴里的钉子户。没有官府命令,私人购买,没办法强拆。

飞凤没办法了,和几个可靠的人一商量,那就花钱走上面。当然,钱就花到裴寂身上。户部尚书是窦莲,那当然没问题。

今天有这个机会,裴寂正好办成这件事。本来拿人家钱就要办事的,这又是给李渊出主意,一举两得,李彦得到土地。他还得到李渊的夸奖,心里十分高兴。

第二天上朝,李渊一宣布决定,果然谁也说不出来不行。虽然李秀宁女子担任行政官员没有先例,但她是公主大将军。

再说,李渊一句话就都不反对了,李秀宁和李叔同可以防御刘武周的兵马。骁卫军兵力少,李世民已派兵,由尉迟恭指挥进兵河东,骁卫军只是防备北面的刘武周和突厥。

对李彦的封赏是他年纪太小,不适合升官太快,地方官员更需要成熟稳重。李彦就不升官了,把怀德坊的土地赏给李彦。

世家门阀的人占了朝堂半数以上,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赏给李彦东西。李家传出消息,李彦惦记那个地方很长时间了,所以一致通过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风流军师】最新更新章节〖第124章 主政河东(一)〗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17/11794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