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再摸最后一把(二合一)(2/3)

:“姐姐你这是倒果为因,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为一个既定事实,寻找自己愿意相信的原因。

“看到变后掠翼的代表作14退役,就认定变后掠翼已经淘汰,然后再去找14的问题,然后就认为14的问题,就是变后掠翼的问题。

“但是这根本不符合逻辑,也经不起推敲,更加不符合实际历史,甚至是驴头不对马嘴,更多的个人的猜测,而不是搜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真正的从实际的历史数据去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14早期可靠性不高,原因有很多,但是唯独与变后掠翼无关。

“格鲁曼出于保险起见,中央翼盒结构强度设计过分的高,整个14服役期间,700个翼盒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在14的坠毁事故中,中央翼盒往往是保存最完整的结构。

“将范围扩展到整个变后掠翼结构上,统计14出过的所有事故,其中只有2起是由于可变后掠翼的原因,这种低概率事件,只能归于意外。

“所以14可靠性不高,跟变后掠翼设计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14的维护成本高昂,这个也跟变后掠翼设计也没有直接关系。

“14雄猫是全球第一种真正的三代机,第一种真正的双发重型舰载机,第一种变后掠翼舰载机。

“拥有第一台现代化的雷达,第一台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第一台可以在海平面超音速运转的燃气涡轮。

“一次吃了这么多大螃蟹,早期型号的毛病不多才怪呢!

“那重达半吨、直径一米的9大型机载火控雷达,那老式的液压传动和控制线路,还有不成熟的航空发动机。

“这些新设备和问题导致早期型号14维护工时高达31.3小时。

“但当技术成熟之后,14维护工时降低到了17.时,这小于15的22小时,同样小于18的19小时。

“至于死重大,这个与变后掠翼有关系,但是不只是变后掠翼的关系。

“14的翼盒结构重约1吨,但她的雷达重达半吨,还有机械式的传动结构,同时是死重大的原因。

“如果我们用21世纪的工艺,甚至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工艺重新设计生产翼盒,重量会大幅度的降低。

“反过来讲,常规机翼的折叠结构要占重量,常规机翼为了尽可能同时适应低速、高速飞行的不同状况,专门设计的各种调整结构、控制系统也要占一部分重量。

“而变后掠翼则不需要这些重量,一加一减双方可能只差三五百公斤。

“而这三五百公斤来的收益是,更高的突击速度,更好的着舰性能,真正做到高低速性能兼顾,我认为这三五百公斤是非常划算的。”

沐风和天狼星都被海王星说的一愣一愣的,没想到海王星还是个猫党。

天狼星听完忍不住反问道:“既然14没有问题,那为什么要退役?”

海王星一脸无奈的摊了摊手:“14生产线早就已经关闭多年,当时现有的14飞机都已经超龄,22也已经服役,没有重开14生产线的必要。

“更重要的原因是,最大的对手苏联解体了,国会认为海军以后的任务就是殴打小朋友了,所以飞机设计开始追求多用途、低成本了。

“14这种专为高速截击、高强度空战设计的飞机,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14退役,更换价格便宜、功能全面的18超级大黄蜂。

“但是14退役与其本身性能无关,也与变后掠翼设计无关。”

天狼星继续追问道:“既然变后掠翼这种设计是没有问题的,美国海军新一代的第四代舰载机35,为什么没有使用继续变后掠翼设计,而是选择了22相同的蝴蝶翼设计……”

海王星马上摇头道:“35本来不是海军的舰载机,它从一开始只是陆战队的项目,刚开始只是一架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海军关于下一代舰载机有自己的设计,如果有的选绝对不会要35。

“不过他们开始设计新一代舰载机的时间点,正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军费大规模缩减的时候。

“当时的美国海军有两个重点计划,一个是接替14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另一个是接替10的下一代舰载攻击机(12)。

“为了提高自己的项目在国会山老爷们的砍刀下挺过去的概率,海军甚至捏着鼻子去和老死不相往来的空军做了交易。

“海军用22的技术换个壳子做舰载机,代号,她是变后掠翼设计,代价是把自己12的技术给空军开发111的后继机种。

“不过海军和空军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舰娘之红色血统】最新更新章节〖272、再摸最后一把(二合一)〗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29/12979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