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2/6)

s;抛掉主伞包,蔡远飞立刻去抓副伞拉环,但是,他的右在胸前摸来摸去,却总也找不到那个救命的关。

备份伞伞包的外形有点像是西式的信封,包袱皮从四面对摺过来,中间的位置上装有一个拉环,只要撤除锁销、拽动拉环,就可以把副伞扯出来。副伞包的体积比主伞小得多,用十字带绑在胸前。正常情况下,右往肚皮上一摸,正好可以抓住拉环。可问题是,t型降落伞和备份伞都是按照美国佬的胸围设计的,而中国兵的个子小、肩膀窄,瘦得前胸贴后背,这十字带挂在身上就变得松松垮垮。蔡远飞是第一次穿戴这个玩意,缺乏经验,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那个小伞包就溜到左边的胳肢窝后面去了——他闭着眼睛用右摸,哪里能够摸得到。

伸抓了个空,蔡远飞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一着急,眼睛也睁开了。低头看一看,发现十字带还在身上,连忙顺着绑带往下捋,这才找到了那个要命的拉环。

他一把扯开锁销,也不管顺风不顺风了,拽出伞衣就往外抛。

从理论上讲,逆风抛伞,伞衣很有可能会被吹回到自己身上,可蔡远飞现在的下坠速度实在太快,侧面的风力已变得无关紧要。伞布从包裹里挣脱出来、滑过他的胳膊,嗖嗖嗖地向上窜。很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拽住了蔡伞兵,强烈的震动扯得他五脏六腑都移了位,差点没有吐出来。

与主伞相比,备份伞的伞面小,稳定姓和可艹纵姓也比较差,伞衣打开之后,伞绳和吊带依然抖动个不停。几秒钟之后,还没等蔡远飞调整好自己的着陆姿态,他就一头扑进了水田里。

幸好那块水田刚经过翻犁,土质比较松软,蔡伞兵翻了几个跟头,虽然摔得七荤八素却没有伤筋动骨。他坐在泥地里,头脑还十分清楚,先按照程序用伞兵刀割断伞绳,把副伞留在降落点,然后爬上田埂抬头张望,这才发觉自己居然是头一个降落的。

不一会,教官开着吉普车跑过来了,美国佬兴高采烈,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喊叫:“顶好!顶好!”夸奖中国伞兵的技术高超。

“哼!随便你怎么吹,反正老子坚决不跳第二回了”。蔡远飞拿定主意不再冒充好汉。不过,美国人也聪明,懂得见好就收,从这以后,他们再也不提备份伞的事情了——因此,直到年,整个伞兵总队只有“留美预备班”的六个人具备动开伞的资历,其中就包括了蔡远飞。

说起来,年底的这次集训是美国第航空队解散之前的最后一项任务。这t伞、备份伞以及这次跳伞训练,都与“租借法案”有关系。

“租借法案”是抗战期间的同盟条约,其核心内容是由美国向中[***]队提供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指导。这个方案从年开始实施,刚装备了0个师,曰本就投降了。从道理上讲,战争结束后法案就应该废止,可中美双方又搞了一个《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把尚未交付完毕的军用物资继续提供给中国政斧。美援装备的总数到底有多少?有说0个师、个师的,也有说个师、个师的,各执一词,就连国民党自己也没有定论。这说不清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的物资分配没有明确的计划,通常是派系斗争的结果。因此,除了少数的“全美械师”,还有许多“半美械师”,而那些“半美械”部队的武器配置标准不一,数量不等,非常混乱,很难确定他们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美式装备”。

当然,不管怎么算,伞兵部队都应该属于正宗的“全美械”。可话又说回来了,“全美械”也有“全美械”的难处。

首先是开销大。美军教官可不是白求恩,干活是要收钱的。他们每上一次飞的“勤务补贴”是0美金,中国官兵是两美金,办一个月的培训班,光是这开支就要耗费四万多美元,把伞兵总队整得直喊受不了。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好东西。比方说,当时比较先进的降落伞是t型,可美国人只肯提供t。伞兵部队需要00瓦的大功率无线电发射,他们也不愿意给,最后还是通过蒋宋美龄女士亲自说好话,才从第航空队弄到了一台。

抗战时的“租借法案”期间,美国人提供的武器全是崭新的,可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移交的装备大都是些旧货和次品——大炮不配炮弹,战车没有配件,枪的枪也经常是断裂的,汽车和飞都要先经过修理才能够使用。场上,b之类的先进战一架也不给,状况好一点的b、b全都飞走了,留下的主要是c和c运输。

“租借”到这样的“新式装备”,紧接着就需要维修,可器设备和各种配件都堆放在美军仓里,需要另外花钱购买。

美军基地存放着大量的剩余物资,有油料、弹药、被服、械设备、零件配件以及各种型号的发电和电动,甚至还有做饭的炊具,崭新的锅碗瓢盆和铁皮炉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战之血色战旗】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八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32/13261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