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赵太后(2/3)

何虽甍,但马服君、蔺相如、廉颇等人尚在。对战赵国,寡人没有足够的自信。”

“赵何甍逝,新君年少,政由母出,又不得其母爱。马服君、蔺相如、廉颇虽在,但人已年迈。我们趁着赵国丧主之际,兵发赵国,定能一雪前耻。”范雎顿了顿,又道:“此战,我们也可以试探与赵国之间的差距。王上,莫非不想重拾大秦的辉煌?莫非是王上怕了赵国新君,不敢与之一战。”

“赵何尚在,伐赵,寡人尚有顾虑。寡人岂怕饥荒太子。”秦王稷被范雎话语一激,眸色涌现出强烈的斗志,“你说的对,阏与之战,已成为过去。寡人伐赵雪耻,凝聚民心,重塑我大秦的神话。”

公元前277年,赵国发生饥荒。同年,公子丹被立为赵国的太子。所以,太子丹又有饥荒太子的称谓。

范雎见杀伐决断的秦王回来,鼓舞道:“王上所言不错。我们与赵国开战,不仅可以雪耻,凝聚民心,重塑大秦的神话;还能建立功勋,迈向霸业;更能证明王上是天命之子。”

“好。我们就拿赵国开刀。”秦王稷精神振奋,高呼道:“既是为了寡人雪耻,也是为你报仇。我们君臣联手,击败赵国,共建霸业。”

五日后,平原君收到秦国出兵的消息,连忙赶往宫中。赵王丹命人击钟鼓,召集群臣进宫商议对策。不多时,赵国大臣鱼贯而入,进入宫中。赵王丹坐在王位上,赵太后坐在一侧,主持国政。

赵太后见朝臣都来了,问道:“秦国伐我,诸位理当如何。”

赵国还在国丧期,秦国这个时候出兵伐赵,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让赵国君臣没有想到,秦王刚废太后,驱逐四贵,朝政刚稳,就出兵伐赵。

平阳君赵豹见太后问话,率先而出道:“先王刚去,新王年幼,政局不稳。臣认为,理应主和。”

“不能主和。”平原君赵胜第一个反对,言辞刚烈道:“先王刚去,秦国出兵伐我。我们不战而求和,秦国尝到甜头,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进一步攻伐我们。”

平阳君坚持自己主和的意见,厉声责道:“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凝聚人心,而不是与秦开战。”

“秦国都已经欺负到家门口了,我们怎能不战。”平原君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寸步不让,怒斥道:“我们不战而议和,传了出去,如何在诸侯之间立足。诸侯定会嘲讽我们,先王去后,赵国再无血性男儿。”

赵郝出列道:“太后,王上,秦国与我国十几年不曾交兵。秦国为何会突然伐赵,太后可知缘由。”

秦国向来倚仗国力、霸道无比,想打谁,就打谁。如今的诸侯国,包括赵国都吃了秦国的亏。赵太后怎能想得出秦国伐赵的缘由,或者说秦国根本就不需要缘由,头疼道:“秦王稷糟老头,无非是觉得先王刚去,赵国无人,可以趁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赵郝见太后说得这个理由是不假,但将话锋引向了平原君,“秦国出兵不是欺负太后和王上,而是为了一个人。”

赵王丹问道:“秦国出兵伐我,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他是魏国的国相魏齐。”赵郝面向平原君,质问道:“秦国逼迫魏王交出魏齐,若魏王不听,便屠戮魏国。魏齐见魏国呆不住了,所以来邯郸,投奔平原君。平原君,你可有什么话说。”

“不错。”平原君没想到这件事会被人揭露出来,心中的诧异一闪而过,坦然道:“魏齐是来投奔我,我已经接纳了他,那又如何。”

平阳君闻言,心中有了主意,忙道:“魏齐是引发秦国伐我的缘由。平原君怎能接纳此人,为我国带来灾祸。”

赵郝也道:“太后、王上,我们将魏齐的人头交给秦国,就可以阻止这场战祸。臣,恳请太后,诛杀魏齐,将他的人头送去秦国。”

又有几人出列,请求诛杀魏齐。

“秦国,有那么可怕吗?”平原君见众人惧秦到了这个地步,朗声大笑道:“魏国忌惮秦国,我国可不怕。诸位,你们真认为秦国是为了魏齐的人头,与我们开战吗?”

“秦国伐我,不正是为了魏齐。”平阳君道:“事情摆在眼前,平原君还有什么好说的。”

“秦国向来霸道,想打谁就打谁。你们真认为,我们交出了魏齐。秦国就不来攻打我国。笑话,这是天大的笑话。”平原君面对着众人,怒色难平道:“秦国攻我,乃蓄谋已久,岂是魏齐之故。”

“秦国伐我,总要有理由吧!”赵郝正色道:“魏齐就是秦国伐我最好的理由。我们交出了魏齐,秦国就没有伐我国的理由。”

“我收留魏齐,一是他贤能;二是因为,厌恶秦国的霸道。我们交出魏齐事小,但诸侯认为我们畏秦,将会如何看我们。”平原君冷声道:“难不成秦人要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项上人头,我们也给不成。”

平阳君见对方之意是坚决不会交出魏齐,问道:“我们不交出魏齐,只能与秦国开战。我们打得赢秦国吗?”

“打不打得赢,只有打了才知道。不战而败,岂是嬴姓赵氏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赵孝成王英烈传】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章 赵太后〗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33/133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