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攻与守(2/3)

气旺盛,我们出动出击,正是秦国想要的。臣不主张出战,不是怕了秦国。而是觉得不是出战的最佳时机。”

赵王丹问道:“不战,如何退秦。”

虞卿道:“我们不战,便以守。”

赵王丹追问道:“丹河,能够阻挡秦军的攻势乎?”

“廉老将军在丹河东侧,布阵,阻挡了秦军的攻势。秦王增兵,也不能轻易突破老将军的防线。”虞卿停顿少许,续道:“征伐之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秦军拿不下丹河,定会士气大减,我们就能反戈一击。”

赵王丹恍然醒悟,问道:“虞卿的意思是要寡人坚守壁垒,以守为攻,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

虞卿点头道:“秦军不能速胜,我军也不会速败。我们和秦国这场仗,只会持久。以守为攻,打持久消耗战,是我们抵挡秦军最好的方法。”

平阳君想了想,觉得持久战会有弊端,问道:“我国国力,不如秦国。打持久消耗战,会不会对我们不利。”

虞卿不答反问道:“事到如今,我们还有办法,与秦国速战速决?”

赵王丹没有主意,又见诸臣不说话,表态道:“寡人就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

虞卿见赵王丹采纳了自己的主张,又道:“此战,我们能否取胜,要分三步。”

赵王丹见有办法阻截秦军,转忧为喜,虚心问道:“虞卿,请说。”

“第一步,就是要阻截秦军的攻势。这一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虞卿道:“我们能不能阻挡秦军的攻势,就看廉老将军,能否守住丹河东侧的防线。”

赵王丹问道:“第二步是什么。”

虞卿道:“我们要和秦国打持久消耗战,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此战,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国运之战。也是我国和秦国多方面、全方位的较量。”

赵王丹想到要和秦国全面开战,没有了底气,心慌道:“一对一,我们能否战胜秦国?”

“我们一国打不赢秦国,不如联合齐国。”虞卿并非自大之人,也知赵国的国力,全面对抗秦国,的确有些吃力。

“齐国会帮我们击秦?”赵王丹想了想,也觉得这是不可能了。

当年,赵王继位之时,秦国伐赵取三城。赵威后将长安君送去齐国为质,齐襄王因为各种考虑才选择助赵抗秦。今,齐襄王甍,新王年幼,君太后主政。齐国是不会卷入秦、赵两国的纷争。

平阳君道:“王上,不用担心。我们和齐国,尚有盟约。”

“纵使我们和齐国还有盟约。”赵王丹问道:“我们以什么借口,去齐国求助。”

平阳君也想不出方法,将齐国卷入秦、赵之争。再说呢?齐国又凭什么帮赵国抗秦。

虞卿见诸臣没有说话,开口道:“臣认为,我们以购粮唯由,试探齐国的态度。齐国答应将粮食卖给我们,会盟尚能成功。若不卖,那就危险了。”

平阳君问道:“不卖,有何危险。”

虞卿想到了最坏的打算,“齐国不愿意与我们结盟。对抗秦国,我们只能以举国之力。”

赵王丹见此事关系重大,往大臣之中看了看,问道:“何人去齐。”

平阳君道:“王上觉得谁去齐国比较合适。”

赵王丹见计策是虞卿献的,那去齐国促成两国会盟,非他莫属,拜托道:“辛苦,虞卿走一趟了。”

虞卿就知道赵王会将这件事交给他,摇头道:“臣去不合适。”

赵王没想到会被拒绝,也不生气,问道:“虞卿,你不合适,还有谁合适。”

虞卿见赵王把那个重要的人物给忘了,语调不快不慢地说出三个字,“都长君。”

赵王丹闻言,担忧道:“都长君患疾,行动不便。我们让他去齐国,会不会…”

虞卿知道赵王尚未说出口的那句话,笑道:“都长君效仿望诸君,为两国和平奔走。他去齐国,再合适不过。”

赵王丹相信虞卿的判断,喊道:“好,寡人给都长君传令,让他速速去齐国。”

虞卿劝道:“传令是不妥的。王上要亲自去”

赵王丹也觉得,他亲自前去效果更好,忙道:“寡人疏忽了。”

“廉老将军守住阵地,都长君入齐会盟。”平阳君见虞卿说了两步,还有一步没说,问道:“虞卿,最后一步是什么。”

“消耗秦军,以求决战。”虞卿又道:“王上,当务之急,我们要守住丹河,不能让秦军前进一步。”

赵王丹忙道:“来人,速速传令给廉老将军,固守阵地,不可让秦军渡过丹河。”

......

“报。”一名斥候,急色来到主军大帐,高呼道:“廉老将军,发现大量秦军,集结丹河西侧。”

廉颇闻言,大感不妙,挥手道:“再探。”

斥候刚离去,平原君急色走了进来,“廉老将军,这是王上派人送来的书信。我们议和失败了。”

廉颇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赵孝成王英烈传】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九章 攻与守〗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33/1331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