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六章 被古董外行小瞧了(1/2)

张天元仔细观察手中的这个茶盏,在他看来,这是诸葛大师拿来的东西,应该不会太烂。

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

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

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地承接茶盏,看上去似一件不可分开的整体,构成了一幅轻风吹卷的荷叶载着一朵怒放的荷花在水中摇曳的画景。

整个托盏青翠莹润如玉,青釉亮洁均匀、如冰似玉,胎釉结合紧密,胎为浅灰色,造型设计巧妙,制作精致。

“如果是真的,这东西恐怕就是国家一级文物了,无疑是越窑上品。”

张天元暗中寻思。

这件越窑秘色瓷荷形托盏,折射出了唐代宁城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兴盛,可谓是“禅茶一味”。

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足见莲花与佛教关系之密切。

荷形托盏的莲花、荷叶造型,无疑为其烙上了深深的佛教文化印痕。

茶盏为饮茶用具,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较饭碗小,较酒杯大。

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所见实物器型为直口直腹壁,饼状平底足,施青釉。

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

唐代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著名。

越窑盏多配有盏托,其托常常设计成荷叶卷边状,上托莲瓣状茶盏。

唐代饮茶方式主要为煎煮法,即将以茶叶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后用开水煎煮,煮浓后盛到茶盏中饮用,饮用时将汤及茶末一起喝下。

为防止茶汤烫手且兼顾敬茶礼节的庄重感,唐代流行“茶托子”盏托。

据陆羽《茶经》载,至中唐时,全国种茶已遍及42个州和一个郡,其中包括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宁城。

2009年,《宁城日报》曾报道:在日本金泽大学举行的宁波余姚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综合研究日方成果报告会上,专家宣布田螺山遗址出土了6000年前人工种植的古茶树,为世界最早种茶之发现!

可见宁波种茶的历史悠久。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很快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众多高僧对茶的推崇,使茶成了养生正心之物。

到唐代,“饮后三碗茶”成了“和尚家风”,饮茶成了寺院制度之一,逐渐把茶与佛教清规、养心悟性、人生哲学融为一体,“吃茶去”成了禅林法语,使茶与禅在精神上达到互通而“禅茶一味”。

宁城是“海天佛国”,唐僧鉴真由明州东渡日本,日僧最澄来天台山研究佛学,并带回茶籽传播到日本。

可以说,是唐代的禅文化、茶文化,再加上冠绝当时的越窑青瓷工艺,催生了这精巧绝伦的“越窑秘色瓷荷形托盏”。

“啪!”

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地上响起。

诸葛大师目瞪口呆地看着张天元吼道:“你干什么!这可是价值两千多万的珍宝啊。”

“珍宝?诸葛大师似乎不知道吧,在江浙宁城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

该托盏为1975年宁城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

与你这件东西,一模一样,你不要告诉我那件是赝品吧?”

张天元看着诸葛大师,冷冷笑道。

“怎么可能!”

诸葛大师有些慌了,他在风水方面是个厉害人物,可是在这古董方面,那绝对就是一个外行啊。

“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可以查查,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动动手指就可以了。”

张天元笑眯眯地说道。

诸葛大师还没动手,旁边很多人已经拿出手机搜索了起来。

“果然不错,一模一样啊,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可能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的。”

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

诸葛大师额头上冷汗直流,他咬着牙道:“为什么不能有一模一样的?”

“死鸭子嘴硬!”

张天元俯身拿起其中一块碎片,放到了诸葛大师的眼睛前面轻轻晃了晃道:“你告诉我这是什么?我倒是奇怪了,唐代的瓷器里面,怎么会出现塑料这种东西。

需要我告诉你吗?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真得是塑料哎,这诸葛大师也太输不起了吧,居然拿赝品的东西来忽悠人。”

“对啊,好歹也是个大师,做这种没品的事儿,太过分了。”

人群议论纷纷,诸葛大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鉴宝秘术】最新更新章节〖第四零五六章 被古董外行小瞧了〗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4/14147/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