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把苦难当乐趣(2/2)

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但在陶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经成为历史。有时候日常生活所需也出现危机。

陶渊明年轻时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在那个年代,做官是所有文人的入世之道,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然而看样子陶渊明是不大喜欢做官的。29岁那年,他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辞职不干了。此后一直在家隐居,直到中年后迫于生计,又一度出门任职。当他在做彭泽令的时候,他因不想“束带”去见督邮,说了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又辞官归隐了。这一次是真正地归隐田园,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在《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一定是难受得很。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从他的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精神世界迈向了另一个层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口念来,让人心向往之。

东晋是乱世之末,又是佛教风行、崇尚名士风度的时代,因此,才会造就出陶渊明这样超越世俗的田园诗人。唐以来的许多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都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在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上也深受其影响。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关于“人的觉醒”的主题,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时,便感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

人生感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有像陶渊明这样淡定、豁达的人才可能做到。

对于那些崇尚自由洒脱的人来说,酒是解脱的最好方式。无论积极入世,还是消极出世,都不如一杯酒来得自在洒脱。不喝酒的人未免无趣,酗酒的人固然伤身,及时行乐就在眼前,你选择成为哪一种人?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最新更新章节〖笑把苦难当乐趣〗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41/1412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