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5章泾渭难分清与浊,古今皆为正经解(3/4)

打败了郑玄。

但是在某种层面来说,他也输给了郑玄。

在那么一瞬间,司马徽似乎觉得,站在这样一个高台之上,接受着万众瞩目,其实并不比当年他独自一人,在低矮茅屋之中,读得一篇妙文来得更有充实感,更有幸福感。

站在台上,朝着四下拱手以礼的时候,司马徽忽然有些感激他的对手,他的劲敌郑玄起来,当年如果不是以郑玄为目标,如果仅仅是满足于一地之名,或许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也不会成为青龙寺大论正解的奠基人。

其实活到了这个岁数,有很多事情其实司马徽都能看得很清楚。

经义上面的东西,世家士族方面的事项,还有这个天下的走向等等,其实司马徽心中多少有了一些数。对于司马徽来说,他不愿意去插手天下的事情,因为那会将司马氏一族推向风尖浪口,反而会失去了在经义上面的所谓『中正』。

可是有时候,又不得不涉足其中。

就像是庞氏。

虽然庞氏对于经义的研究很深,特别是在易经,黄老之学上,但是就算是庞德公依旧在世,都不能成为青龙寺这样一个经义巅峰上的主持者,一个奠基人。因为庞氏和骠骑勾连太深了,所以庞氏说一些什么,总是避免不了会有人,特别是山东之人会私下嘀咕。

司马氏出身河内温县,现在虽然迁来了河东,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司马氏还算是比庞氏更能代表『公允』一些的,代表了『在野党』的,代表了曾经是大汉之中声音非常大的『清流』一派的声音。

至于能代表多久,司马徽也不清楚。

天子,骠骑,丞相。

这个局面,似乎已经是越来越走向了绝境。

就像是原本的今文古文的经文差别一样。

曹操不可能交出手中的权柄给天子,也不可能放弃武力控制朝廷。曹操甚至可能走向董卓的老路,甚至废黜天子重建皇统。如果曹操把权柄随意的交出去,以天子现在的实力,很明显就是君弱臣强,随时会遭到各地诸侯,甚至是朝中其他大臣的挟持而导致皇权沦落,引爆更大的祸乱。

当年董卓死后,司徒王允主掌权柄,如果他处置得当,极有可能挽救社稷,但他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天子之上,拒绝了忠臣的劝谏,一意孤行,结果把挽救社稷的最后一点点仅存的希望也葬送了。

同样的,骠骑也同样放不下手中的权柄。

谁轻易的放下手中的权柄,谁就必然惨遭屠戮。

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其麾下的不管是将领也好,士人也罢,为了生存,必然会掀起血雨腥风,当年雒阳、长安连续兵变的一幕将再度重演。

然后大汉的一切,也就都完了。

司马徽想想就不寒而栗。

究竟未来会怎样?

司马徽看不穿未来的重重迷雾,但幸运的是,司马徽觉得他眼下看见了一些道路的轮廓。

这个轮廓,就在脚下,就在当下。

就在长安城,就在青龙寺。

原本司马徽以为古文今文势不两立,只有倒下去一个,另外一个才能站得起来,但是司马徽没想到的是骠骑大将军竟然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一个新的方向……

正经,正解。

若是之前有人和司马徽说什么今文古文能共存,能够携手同行,司马徽绝对会觉得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因为在之前的大汉,确实也在事实上证明了不可能共存。

那些年当中,郁郁而死的古文学士,不知凡几!

然而,形势的发展,使得古文今文的融合成为了现实。

就在郑玄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司马徽原本这个最大的潜在反对派,却站了出来,并没有一味的表示古文有多么的正确和高尚,而是承认了今文的地位,并且和郑玄一样,表示今文古文并重,只要是正经正解,就不分今文古文。

如今,就是经学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了。

如果说司马徽一味的强调古文,摒弃今文,那么定然也会使得原本学习今文的士族子弟无法接受,矛盾必然日益激烈,最终导致重复之前大汉的冲突,就算是到时候骠骑以武力进行压制,也失去了原本青龙寺大论的本意,同时司马氏一家也会失去了在经学地位上的这种超然。

因此,最终司马徽接过了郑玄的旗帜,承认了郑玄的伟大,并且愿意站到了郑玄的这一条线上来,彻底的舍弃了原本在司马徽心中推行古文的『执念』……

这虽然与他的初衷不一致,却是当下他最好的路。

司马徽环视一圈,高声而道:

『夫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待天下君子以长者之道,可谓至善也。所以弃其旧而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诡三国】最新更新章节〖第2785章泾渭难分清与浊,古今皆为正经解〗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49/149970/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