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3章 遭遇之战和遭遇知战(3/4)

就是一定全部都是好的?

并不是。

所有的律法,都是阶段性的利好。

如果有什么律法在几十年都没有进行过修正,那么一定就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因为社会整体是会发展,会变化的,原本商鞅的利好,爆发出了秦国无比的生产力,积极主动性,但是在秦国后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而秦始皇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秦二世又是昏庸无能,于是秦国就死了,死在了这个被养得越来越大的欲望上。

『春秋之时,天下为一庄,尽归于姬氏。』庞统缓缓的说道,『然战国一分为七。秦一统,统御之道与周时所不同也,同文同轨同律,此为尚上之御,而民乃分治也,天下分九州。光武而后,一十三州……世子可知,如今川蜀之地,南中建宁一分为三……此为何也?上当御统,民当治分是也!』

东汉是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倒退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东汉的大地主阶级复辟了。地方上的宗族,教门等形成了庞大的体系结构,只是追求个体的利益,和中央集团的整体利益相互违背,产生出绝大的认知偏差。甚至有人有地方开始觉得自己对于国家贡献巨大,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是国家老大,其余的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巴佬下三滥一样。

至少当下冀州豫州的人就是这么觉得的。他们觉得是他们为大汉国贡献了绝大多数的赋税,而西凉北地天天都在吃财政饭,年年都伸手要钱,这样的穷亲戚乡巴佬又有什么用,早切了丢出去早好!

因为东汉的庄园经济体已经形成,这种依托在小农经济之上形成的庄园体系,甚至可以和国家体制割裂而开,完全不需要国家的统筹安排,自给自足……

不要小看这『自给自足』四个字,一旦形成,就对于企图挟制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合适的律法跟上,旧体制的崩坏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庞统看着斐蓁的表情,忽然笑道:『世子别又想差了!须知法无善恶!所谓恶法,乃不利于此,非不利于彼!商鞅之法利于秦初,而不利于秦末!故而商鞅之法,善乎,恶乎?山东之庄园,利于光武,不利当下!关中之法,利于当下,可利将来乎?』

『这……』斐蓁愣了半响,『这……这……』

庞统语重心长的说道:『世子当谨记,绝无万世法……为上之要,便是法当下!知晓当下之弊,法而制之,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循序渐进,法而后法。法于吏先,吏而法之……此乃主公之言,某也不过是知晓些皮毛而已……』

斐蓁就觉得头一圈圈的变大,似乎明白了一些,又像是什么都没能明白。

庞统呵呵笑了两声,『这便是主公天纵之资也……世子若是可得七八分,便是可制天下无虞也……』

斐蓁顿时颇为自豪的挺直了腰,『是,谨受教!』

山东和关中,其实自身的问题都非常多,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好,或是一个坏,就能总结出来的。单独就其中一个问题的结论就表示可以知晓所有的利弊,就决断出谁好谁坏一言而定论,无疑是一种智商不够,混沌来凑的愚蠢做法。

后世很多杠精或是女拳什么的,动不动就抓一个点,然后就开始一杆子打翻一群人,谁都知道这样言论肯定是不对的,可偏偏就是有杠精或是女拳这类的人大行其道。无知者无畏,大概可以是这些杠精或是女拳的写照,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偏偏还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混淆是非,批判这个指点那个……

后来封建王朝也是在这些问题上重复犯错,比如在大明时期,江南一代就认为他们为了大明贡献了非常多,然后抱团以江浙一代的文人为首,和大明朝廷中央抗衡,大肆鼓吹清流,以文笔篡改是非,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对于宦官众之中的恶人不遗余力的批判叱责,但是对于其中有类似于郑和之类的宦官则是视之不见,一句话都不说。

这些人撕毁焚毁了真实文献,否认全国其他地方给与江南的支持,认为江南不需要其他穷亲戚的帮忙,他们最优秀,可以做得最好,结果发现他们实际上抗打击能力非常差,等到了江南大乱的时候还企图篡改数据,等到最后实在是瞒不下去了才闭上了指点其他穷亲戚的嘴……但也就是闭一小会儿……要相信杠精的本性难改,毕竟杠精永远不会承认错误,也因此练就了绝世的厚脸皮。

对了,再次强调,这都是指大明时期……

而现在庞统就在利用这一次剧烈的关中山东冲突,在战争当中让斐蓁学习和领悟,究竟双方各自有什么优劣,其产生原因是什么,又应该怎么去解决……

斐蓁问道:『那么这……司马氏之言,其中那些是真,那些是假?究竟要怎么看?』

庞统微笑着说道:『若是仅问司马之言么……倒过来看倒是差不多的……』

『倒过来?』斐蓁皱眉思索。

两人正说话间,便是有脚步声急急而来。

『报!』一名传令兵到了堂下,呈上了一封密函,『大理寺卿司马,有密函至尚书台!』

庞统接过了司马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诡三国】最新更新章节〖第3023章 遭遇之战和遭遇知战〗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49/149970/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