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二章 有人搞事情(1/2)

长安城内,在未央宫内大殿之上,百官汇集,衣冠齐整。

对于长安的这些官员们来说,每个月初一十五的大朝会,是难得的在大佬们俩面露面的时间,所以一个个的都尽可能的展示着自己严谨认真,兢兢业业的一面,企图在大佬面前能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但是很遗憾的是,从古至今,大佬们往往都记不住所谓的千人一面的正派形象,反倒是那些负面的大佬们倒是印象深刻,不过遗憾的是估计没人故意敢那样去作死一回。

自从王允总摄朝政以来,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是王允一个人说了算,当然,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人不满意,但是杨氏一直没有主动的在朝堂之上挑起纷争,那么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人胆敢出头。

不过今天的氛围略微有些诡异。

杨彪眼观鼻,鼻观口,似乎已经神游天外,不理会了凡尘俗世,反倒是站在杨彪身后的一些人相互之间递着眼色,就像是在无声的谋划着什么。

王允向来是最后出场的百官,等他到了,也就差不多该列队进殿了。

王允迈着四方步,慢悠悠的往前走,两侧的官员不时有人冲着王允行礼,王允也略微点头回应示意。

“百官进!”殿前的礼官见王允已经到位,便扬起脖子长长的吆喝了一声,洪亮的声音也就开启了今天的朝会的序幕。

“陛下到!”刘协待百官各就各位,便登场了。

未央宫大殿之内,靠近皇帝台阶两侧的便是三公席位,然后就是九卿,至于像其他的人员,则是按照官位大小进行列位。

三公九卿有单独的席位,而其他的官员就需要并席,甚至再小一些的便只能列席——也就是站着旁听。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当然这句话也就是例行公事,不管怎样也不可能在一个大朝会上会无事可奏,因此话音刚落,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道:“京都粮价斗米千钱,道殣路骸,如今春耕即开,仓内空空,无粮可种,不禁惶恐,恳请陛下调山东之粮,一则平息粮价,二则可供种植,此乃急切之事也,望陛下早做定夺。”

刘协沉默着,因为他知道所谓的“陛下”也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这些人也不是真的向自己在说……

王允的脸色微微一变,微微用眼角瞄了一眼那个义正辞严的官员。

这件事情重要么?

当然。

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的问题当然严重……

但是,这个问题是现在才发生发现的么?

自然不是。

然而这个问题却被在现在提出来……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往往在这个时间点上,向来都是说一些吉祥的话语,对新年的展望之类的,就算是要讲也会讲究一些策略,哪有这样直白的大刺刺直接说出来?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王允去年搞倒了国贼董卓,然后就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百信衣食无着,苦不堪言了?

然而王允又不能出来指责说这个官员说的不对,一个是王允亲自上场怼这种层级的官吏有失身份,另外一个是这种忧国忧民的话题,不是轻易能够反对的……

然而不反对又不行。

调山东之粮草?

调来的是山东的粮草还是兵卒啊?

这个事情在之前弘农杨氏就已经派人说过一次了。

当时正当董卓身死,对于西凉等兵卒如何处置的时候,就有人建言说道:“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

当然表面上好像是不错的计谋,但是实际上对于王允个人而言却未必如此。

王允能控制得住皇甫义真么?

或者换句话说,当皇甫义真获得了兵权之后,会对王允的号令唯命是从么?

答案很简单,也很明显,所以王允自然是不可能让皇甫嵩真的去掌管西凉兵的,况且西凉兵在王允的观念里面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没有钱粮的支持的军队能维持多久?

不就和牛辅一样,最终会死于非命么?

所以重点仍然不是军队,而是朝堂。

就像是今天,上奏的这个人也根本没有跟王允打过招呼,就这样施施然的出来了……

“启禀陛下,老臣已下令调取三辅之粮,不日即到。”王允缓缓的说道,然后微微的瞄了一眼杨彪。

刘协继续沉默着。

尚书令的一个郎官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启禀陛下,昔日护匈中郎斐战功卓越,先平白波,后定鲜卑,今又平西凉乱兵,有功于社稷,当行嘉奖。”

王允迅速说道:“此言大善!昔日护匈中郎进兵上郡于春,收功与冬,兵动莫测,谋不再计,北地之间,攻坚如折枯,摧敌如汤雪,夷白波之患,拒鲜卑之袭,平西凉之乱,功威赫赫,宜加进定阳亭侯,以致鼓励。”

“定阳亭侯?”刘协低声重复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诡三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七二二章 有人搞事情〗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49/14997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