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种子(1/3)
当皇帝的生活也没什么新鲜的,他不是给自己找事,啥啥都管的。只掌握着大方向,开着华夏帝国这一条航行了几千年的船稳定航行,并且一边航行,一边掀起船底的一块块板子,换成铁的、钢的。
每天只吃喝玩乐,游荡后宫,写写画画造奇观,一样不差,比赵佶昏多了。
不过却也没有真的空闲,偶尔的还是会理政的,毕竟那么多的事,总有内阁不能做主,要他批示。
其实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国家的框架已经搭好了,国策也定好了。
于百业,就是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工作效率、粮食产量等等。于教育,是按照他的意思,重新编攒教科书,剔除了儒家糟粕,改了忠君思想。毕竟他自己都不在乎皇位,更不需要谁忠君。要的是爱国爱家爱民,要的是全民的血勇。
所以最后实行的是五岁上村学,连带着武学基础,识字、明理一直上到十一岁。而后升入县学读三年,通识百家。十四岁毕业后,升入府学再读三年,开始分科专攻。十七岁府学结业,这才开始科举。科举向上是考国学,入读太学、国子监、太医院以及军方的讲武堂。读三年后,再次考试,这一次才是真的取士。选取成绩优异者,充入官方的各个机构。
其余的人,当然可以再考,但在那之前,他们也是要工作的,不管是否继续考试,他们都要发到下边的村学去教书。讲武堂的学子有两条路。一是去当兵,二是去村学教习武道。
而太医院的那些学子,则是没有再次科举的必要。全看那些老医师如何安排,按照他们的想法教育。而后分到下边县里,做基层的医疗服务。如此多的人,一点点的积累下来,几十年之后也能有一个成熟的医疗制度了。
如此形成一个循环,生生不息的教育人才。当然会有饱和的那一天,但是到了那个时候,社会得发展到什么程度。即便没有安排,也饿不死人。
想要实行义务教育,现在的社会财富还是不允许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所以还是要慢慢推行。现在是他拨出了一笔款项,用于对入学读书的女孩子给一些补贴,减免一部分家庭负担,争取让女孩子能够读六年。
这是社会风气在那的,他不怕男孩子不读书,因为以前读书的学费就不便宜,穷苦人家还是砸锅卖铁的供家中男丁读书。而即便他现在放开了女人的上升通道,但是千年以来的习惯思维并不是那么好改的。对男丁是砸锅卖铁,对女娃那就是能不花就不花了……
解放妇女,提高女性地位,这事儿就只能靠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了。他们有钱,都能供的起。等到以后那些小姐们毕业了,有的当了官,有的下到地方教书做先生,那时候社会风气对女娃的态度也就好了。
至于人口方面,他看过之前统计的户口,总算下来,确实已经过亿了。但肯定还是不准确的,这个数字是缴税的人口。但实际上,那么多苛捐杂税,被逼的没办法,跑到深山中当野人的大有人在,真正的人口还要比现在记录的高上许多。
他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多。毕竟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以他现在的军事实力,只要够的着就能打。但是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没有人开发又有什么用。现在人头税什么的,他可是全都废了,老百姓除了种地的,基本上都不交税。如此那些百姓们,肯定还是要造人的。
为了尽可能的安全,尽可能的保证婴儿存活率,他还是定下了十七岁生孩子的法律。那个时候正好是府学毕业,结婚生子正好。
其实就是围绕着创新培养人才,由数不清的人才深入到各行各业,开始深度改变整个的社会环境。随着技术的发展,自然而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逐渐提高。而吃饱喝足之后,一群没事儿干的人就会开始搞文化,由此开始新一轮的精神文明革新。
他这一次没有过多的去指导科学研究,以前他在王家庄的时候,是要赚钱,要积蓄力量,所以弄一些超时代的造物。现在已经得了天下,先前也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堪用的工匠,他也就不再继续跟着。只是下了最高指示,不断的创新研究新事物。
主要也是现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以后还将会是冷兵器时代,民族安全有保障,他没必要拔苗助长。所以他只鼓励工匠,提高工匠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而且他之前已经算是启蒙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时间过去,肯定也灿烂无比的科技果实。
外面的环境也还安逸,西夏没了,尽管王言收缩了防线,没有真的与回鹘接壤,他们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占领那大片的土地。而且他们也同华夏的边区互市,购买东西,更加的不敢得罪。蒙古那边,铁木真还没有出世,而且蒙古也同华夏做生意,他们正在往羊吃人的路上走,并一去不回。
吐蕃那里也没比蒙古号多少,都拿他们都特产换取物资生活。大理无能开拓,不过是仗着地利偏安一隅,没什么大气候。北方的辽东之地,鲁智深按着辽金两国勐揍,正一点点的蚕食两方的地盘,并没有急着灭他们,稳扎稳打,慢慢推进。
外面安定,内部就不行了。北方已经里里外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影视世界梦游记】最新更新章节〖第四五二章 种子〗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58/15823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