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张缙彦(3/4)
《大旱》,写得挺精明,人家不写陕西,写黄河两岸。>
河南雨多禾叶腐,河北不洒道旁土。道上遑来度征车,道旁居人不炊釜。麦薄未足疗老饥,门前吏胥呼何怒。吏胥一怒没人家,侯门处处喧歌舞。>
虽然这个人看起来挺冷静、挺正常。>
但刘承宗断定,这玩意又像当清涧知县时候一样,开始凸人设了。>
不过无所谓。>
刘狮子已经从张缙彦的履历认识到,此人的智、能确实都是上选。>
为官两任,有一点骗来的功绩,但没出大问题。>
而改旗易帜,非常顺滑。>
整个人特别稳,显得对这种事游刃有余。>
但人品差。>
别说包袱了,那道德根本就没有。>
为自己升官,谁都能哄,谁都能骗,除了他个人前途,什么朝廷君父、师徒情谊,全是身外之物。>
刘承宗对张缙彦,是一点儿都不提防。>
对这种人没啥可提防的,只要元帅府不走下坡路、有他大展身手的机会,他就会非常忠诚。>
如果元帅府开始走下坡路,那刘承宗需要操心的人可就太多了,张缙彦一个文官,也排不上号。>
张缙彦三十出头,穿绒面貂裘,收拾得干干净净,进了军府衙门的大堂。>
刘承宗看着他的貂裘,笑道:“冬衣发下去了?”>
张缙彦低头摸着裘袍,满是欢喜地应道:“是,三天前礼衙发的,小臣多谢大帅恩典。”>
帅府没有专门的官袍料子,只有做战袍的暗金刀纹料子。>
张缙彦身上穿的这玩意,是跟着元帅军冬衣一块,从兰州拉过来的。>
只不过不同等级,裘袍的料子不太一样。>
比如张缙彦身上这件,就只有毛领子是貂的,余下都是狼裘。>
全貂裘袍,是参将或知府才有的待遇。>
至于都督、总兵官、总督一级,都是保暖又轻便的猞猁裘。>
不过其实貂裘也好、猞猁裘也罢,这玩意在元帅府都不稀缺,反正需求相对卫拉特的产量,很小。>
而普通士兵的兵衣,则分为三种。>
一种是俱尔湾兵工厂新制的铁甲和钵胄,凭借巨大的毛皮存量,只要是适合用毛皮料的地方,比如钵胄的顿项、布面铁甲的布面、军靴的里子,都用上了。>
第二种是兰州军器局的棉袄棉裤,那边纺织业和工匠足,早前是元帅府最繁荣的地盘,因此给前线补充了大量老款式的棉袄棉裤。>
就刘承宗早前因为没有染料,制作的那种土黄色镶嵌皮革的棉袄。>
款式比较老,但棉花用料足。>
西安府驻扎的三个旅,主要补充的都是以上两种。>
第三种比较新潮,小羊羔子皮的无袖短袄。>
来自曹耀,他吃的小羊羔子太多了,运给都司佥事胡志深,发动甘肃军匠和婆姨们制了一堆羔子毛皮。>
标准就仨,均码、无袖、短袄。>
所以做成啥样的都有,圆领、交领甚至高领的都有,搞得颜色都有深有浅。>
不过三个标准决定了,谁都能穿,还能套到鸳鸯战袄外头,非常暖和,由甘肃配发给延庆、陇西两个旅,还没凑够,仅补充了四分之三。>
刘承宗问过曹耀,甘肃军匠做的冬衣,为啥不优先补充给甘肃两个旅。>
曹耀说太丑,不爱穿。>
甘肃有些元帅军老兵,还有不少是以前的明边军,又守家在地,相对来说衣甲充足,以至于都有审美上的追求了。>
现在甘肃那边正做新的呢。>
而在军府衙门,张缙彦得知刘承宗有招募王徵的想法之后,明显精神为之振奋。>
他意识到,自己显现才能的机会来了!>
他当场道:“大帅,小人以为,三原泾阳一带因其风土,士绅多不愿出仕帅府,以帅府大员出面,恐怕适得其反。”>
刘承宗皱眉道:“难道我亲自去请,还请不来吗?”>
他确实有这个打算,到王徵家看看。>
因为师成我说,这老头岁数已经很大了,与其让别人去做未必能成功的事,还不如自己去看看。>
不过张缙彦听他这么说,急忙毛遂自荐道:“大元帅何必屈尊降贵,况且三原泾阳一带,有才者又何止王徵一人。”>
“若大帅能书手令一封,请三原的冶父母相助,至多一月,小人必为大帅将王徵请来。”>
“不止是他,还有此时里居的大同巡抚焦源溥。”>
刘承宗挑挑眉毛。>
这个张缙彦确实聪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顽贼】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七十四章 张缙彦〗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60/16098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