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1章 羡慕嫉妒恨(1/2)
关键是机关炮的重量基本都接近300公斤,厄利孔高炮还好一些,仅需要3匹马就可以拆卸后驮着走,而苏罗通高射炮则是需要5匹马才能背负。
而且在部署炮击精度最高的三脚架时,操作比较繁琐,比较费时。
野战时如果突然遭遇敌人,难以使用三脚架,只能使用易于部署的轮架。但轮架的只能做60°的炮击,远不如三脚架的360°。
而当他了解到勃兰宁2重机枪的射高能达到1500米,而且在安装高腰三脚架后能做到全向射击,马上就意识到这种移动灵活、装卸方便的重机枪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华夏战场的防空利器,而且12.7毫米的大口径,打飞机的威力也足够了。
但他听说周文也只走私进口了几十挺就断货的情况后,也只能打消了让周文帮忙购买的想法。
周文当然不会对钱长官说谎,他确实只是从旗昌洋行哪里弄到了58挺半成新的2重机枪,还是历时一年多并分成三批才买到的,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增加了。
当然不是周文不想买,这种对地对空都具备绝对威力的武器,对周文来说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只是这些机枪都是旗昌洋行从米国驻菲律宾部队仓库中,以报废的名义悄悄弄出来的,数量自然不可能很多,不然引起米国军方高层的注意,那就麻烦了。
现在的这58挺2重机枪,一团和二团的两个防空连就各自分配了10挺(9挺装备9个班,1挺备用),而计划组建的基地防空营则是又需要10挺,剩下的28挺机枪全部封存作为战争储备。就是赵长树多次登门来要,周文也没舍得给。
要知道,抗战的头五年内,是华夏抗日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就因为这个时期的欧美列强不但不对华夏进行支援,反而继续执行对华武器禁运的政策。
而且几年后由于德国准备向日本提议缔结军事同盟,于1938年宣布禁止向华夏输出武器,同时召回了在华军事顾问团。
至此,华夏的抗日战争再也无法得到国外的军事援助,就是拿钱去买都买不到。完全是靠自身那可怜的工业基础和抗日将士的血肉之躯,顽强而孤独地抗击当时亚洲第一的日本。
周文当然不会单纯地以为,届时德国军事情报局还会给自己开绿灯,开小灶。
他要未雨绸缪,在战争爆发前就储备足够的战争资源。而2机枪就是必须的储备资源,28挺的储备周文都觉得少了,最好储备个100挺以上才算稳妥。
不过好在是,周文之前要求的12.7毫米口径子弹的生产线,旗昌洋行倒是真的弄来了两套。虽然也是稍显陈旧的二手货,但在现任弹药厂厂长黄以声亲自带领技术骨干进行研究和调试后,将两套旧设备的零件拆拆捡捡,还是组装出一条可以投入使用的生产线。
这样的话,2重机枪这种子弹的消耗大户倒是不虑弹药的供给了。
要说现在的佣兵团,虽然制式武器基本全部都是进口,但是大多数弹药却是能自己制造。特别在黄以声加入佣兵团后,甚至索米冲锋-枪必备的9毫米马格南子弹的技术也被他攻克,解决了后勤保障的最大问题。
现在也只有105口径的榴弹炮炮弹和反坦克枪的特种弹还需要进口。但这两种武器的弹药消耗量都不算大,只要储备一定基数也就够用了。
此时正好是炮兵营的汽车方队开了过来。
那些勃兰登迫击炮和施耐德75毫米步兵炮也就罢了,阎大帅也只是一眼而过。这些口径的火炮太原兵工厂也能生产,无非是性能比进口货差一点而已,但是在最后四辆并排行驶的卡车后,那拖着的四门105毫米榴弹炮却是吸引了他的眼球。
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征战多年的一军之帅,阎大帅对于大口径火炮的青睐是贯穿了他的整个军旅生涯。
早在太原兵工厂的全盛时期,他就请外国工程师帮助设计和指导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研发。但就如他的飞机梦一样,限于设备和工艺的落后,还有材料等因素,最后能大量制造的也就只有75毫米口径的山炮。
大口径的也只生产了少数对于炮管质量要求不高的150毫米重型迫击炮。
而现在展现在他眼前的,则是德国莱茵公司的精品,18型105毫米榴弹炮,而且他还注意到,眼前这种榴弹炮的炮架采用了金属铸造车轮和实心橡胎。
他当然知道采用实心橡胶轮胎的好处,那就是拖拽更加轻盈和方便,在平地上能灵活转移炮位,甚至在必要时可以用人力进行拖拽。
看着这四门高昂着炮管的榴弹炮,阎大帅心里却是泛起了诸多感触。
这种口径的火炮,放眼现在的华夏军队,那就是属于战略级别的火力了。
以教导总队这不到两千的一个团,配备了十几门81毫米迫击炮和6门75毫米步兵炮就已经算得上相当奢侈了,现在又配备了射程十公里以上的大口径榴弹炮,简直就是奢侈加摆阔。
这就是凭借迫击炮和步兵炮的支援火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佣兵1929】最新更新章节〖第1511章 羡慕嫉妒恨〗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68/168916/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