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四十九章 温柔女人,抚平悲痛!(1/2)
陈由红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像翻涌的山泉,不可遏制。 他上学前,就又回到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一起生活,婆婆对他的关怀仍然是无微不至。
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无一例外的上学读书,由于陈由红的家离学校有五六里,自己需带饭中午在学校吃,他的婆婆养的一二只鸡所下的鸡蛋,自己舍不得吃,每天早晨给陈由红煮一个鸡蛋,早晨上学时给他带上在学校吃。虽是一个鸡蛋,因为极其稀少,别的兄弟姐妹是没有的,所以显得极为珍贵,至今难忘。
从陈由红记得婆婆的形象直到婆婆去世,婆婆似乎很早就没了牙齿,满布的皱纹,因没有牙齿而凹陷的嘴唇,穿着长布衫拘偻着腰背,步履蹒跚的行走在田间地头;不管是什么时候回家,背篓里总是背着这样或那样的东西。这永远定格在陈由红的脑海深处,婆婆朴素的形象这一辈子怕是再也不会改变了。婆婆是那么不计报酬的劳作,极尽可能的照顾众多孙子,是多么任劳任怨的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啊!
婆婆只要有时间就想方设法打点山货,在山上捡点木耳、橡碗子,挖点麦冬、白木根等药材,卖点钱,积攒三二元钱,孙子们上学的时候,一人给个五角一块带到学校零用。孙子们拿着婆婆给的五角一元,心情是何等的兴高采烈!陈由红到现在仍然记得拿着那五毛钱的愉快心情。
婆婆最高兴的就是看见外出工作,或者在外求学放假归来的孙子。她的眼光是那么的慈祥,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婆婆的幸福感也许是不为人知的,孙子们健康的成长,考取各类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也许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最心满意足的事情!
陈由红想到这些,虽然还是无法入睡,但他的心情好了许多。他起床来到停放婆婆遗体的堂屋,此时天已微明。做早饭的师傅已经在生火洗菜。
姐夫姐姐们都一夜没睡,陈由红看见他们疲惫的戚容,对他们:“哥哥姐姐,你们稍微睡一会儿,我来招呼上香。”陈由红完虔诚的跪下,上了三炷香。
“吃早饭后就要出殡,我们都打了一会儿盹,不睡了。”姐妹们强打精神,坚守自己的职责。
吃完早饭后,“出殡”即将开始,参加抬棺木的八名“丧下”(也叫‘八仙’)已经请到位,棺木已经从堂屋移到大门外的场院,八仙结结实实地把棺木捆绑在三横两直的木杠上。
送殡开始了,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沿途放鞭炮,撒下买路钱,父亲上前跪谢,众孙子孙女一路嚎啕大哭。棺木抬到了墓地后,八仙开始挖掘墓穴。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时晨一到,八仙们一个个如狼似虎,气吞山河,将棺木抬起来放到挖好的墓穴里。棺材放到墓穴之后,八仙们还要连抖三下,俗称连升三级,意在将棺木放稳当。
落葬完毕,八仙们开始把准备好的石灰将棺材包裹起来,然后用泥土将石灰封盖起来。这种做法是千百年来,祖辈们总结验证的下葬方式。经过下雨之后,石灰就会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层,将棺木保护起来,保护得好的几百年都不会腐烂。
陈由红和兄弟姐妹一起跪伏于墓穴前,亲见他们爱戴的婆婆入土为安。嚎啕的悲哭响彻山谷,撕心裂肺。以前陈由红对“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的认识是肤浅的,在这次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他体会到那种肝胆欲碎的痛疼。
陈由红的父亲满腹经纶,是农村少有的化人,安葬好他的母亲,回来一家人默坐于厅屋,他对子女们:“人都会经历死亡,面对亲人的死亡,我们要坚强地面对。你们已经用大把大把的眼泪和哭抢喊地的悲戚超度了她死去的灵魂,从现在起你们都要走出悲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这才是对你们的婆婆最好的祭奠。”
陈由红的大姐夫在县直某局工作,身材修长,五官端正,一表人才,他接着父亲的话“婆婆八十四岁高龄,没有病痛的折磨,安详的离开这个世界,是她的福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二姐夫也是教师,身材魁梧,身板结实他“婆婆一生虽然劳累,但有众多孙儿孙女为她送行,她在酒泉之下应该感到满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开导,悲伤的情绪慢慢缓解。各自回到学校和工作岗位。陈由红心中悲伤,没有回到学校,他直接来到清河学,在他的心里谭莉已经是他的亲人,是他心灵的依靠。到达清河学后,学校已经开学,谭莉正在上当天下午最后的一节课,他独自若有所思的坐在她的房间。谭莉下课回到房间,看见陈由红一脸悲伤端坐不动,心里一颤到:“由红。你什么时候来的?开学了,你没上课?看你这模样,出了什么事?”
陈由红的眼泪又扑簌簌滚落下来“莉。我婆婆去世了,我把她老人家送走了来的……”陈由红已经哽咽难言。谭莉见一个大男人如此毫无顾忌的伤心落泪,知道他心里一定难受,忙俯身抱着他安慰道“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书生几多情】最新更新章节〖50.第四十九章 温柔女人,抚平悲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176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