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倔强的约翰牛(2/3)

“火狐呼叫屠夫,在我们的2点钟方向创造德国机群。我中队将缠住对方的bf109战斗机。剩下的就看你们的了。注意那些bf110,他们的火力很猛。”火狐战斗机中队长在频道中说道。

“不,火狐。你们往攻击bf110。对方的bf109火力很弱,而且备弹量有限,对我们的要挟不是很大。那些重火力的双发飞机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你们先降低高度把战斗机拉到中低空,然后我们发起进攻。”屠夫中队的本森否决了火狐中队长的建议,作为一名参加过意大利战斗的蚊式飞机飞行员,他对德国飞机的优毛病可是很明确的,按照他的话说。除非对方走运,否则以他的技巧和蚊式飞机的性能。一架bf109想要击落他,至少需要现有载弹量的2倍以上才可以!

“祝你们成功。”短暂的沉默后,火狐中队批准了对方的建议。在空中花园举动开端后的第7天,德国轰炸机群终于遭到了对方有力的回击!而这次打击的主力还是当年在意大利内战中让德国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蚊式飞机。多少年过往了,德国空军对这种家伙依然没有太好的措施!

“这个东西飞的太快了,而且还挺硬朗,高空性能也不错。”就这短短几句评语,直到2战前都是德国轰炸机群第二不愿意碰到的飞机,(最不愿意碰到的是华夏的海东青大队的飞机。)而这一次加挂了华夏供给的对空火箭弹后,蚊式飞机的要挟程度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火狐战斗机中队如同一头恼怒的公牛一般冲向了为轰炸机编队护航的bf110战斗机,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战斗中重来没产生过,按照以往的经验。英国人的喷火总会找己方空战能力最强的bf109交战,而飓风战斗机则会往找bf110的麻烦,而这一次。火狐中队和另外一个飓风中队则一腾飞向了bf110机群,这个变更让德国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情急之下bf110也没有别的措施,在抛掉副油箱之后被迫和喷火打成一团,而补位上来的bf109战斗机则正好和高速冲来的蚊式飞机撞了个满怀。一架bf109战斗机急忙的对着正面的一架喷火战斗喷出了火舌,1门mg151机关炮和两挺13mm机枪组成的软弱火力对于这架喷火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一方面是由于火力太弱,而另外一方面则是mg151-20机炮的中远间隔弹道并不精彩。这东西的炮弹长度比美帝的50机枪还短!弹道性能也就比ff厄利空机炮强一些。mg151的优点在于高射速、低重量和装药宏大的薄壳弹,但是惋惜的是。现在德国人还没有大批列装薄壳弹。而正面应对面对设备了4门西斯潘诺机炮和4挺机枪的蚊式重型战斗机的话,那么情况必定是相当哀催的。

这个大意的新手只看到了一张展天盖地的火网从对面那架蚊式战斗机的正面喷射而出,机首的4门20mm炮喷出的火焰足有2米多长!一瞬间双方直接不到300米的间隔上布满了上百发各种口径的炮弹,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落进这张火网的物体都会被暴虐的弹雨撕成了碎片!面对英国人如同公牛一般的攻击,剩余的bf109战斗机纷纷躲闪试图依附良好的机动性绕到对方后方往攻击。而英国人的蚊式战斗机并不关心这些苍蝇,他们把目标定在了前面的轰炸机身上!

“这些东西真难打!”德国战斗机飞行员有一次领会到了蚊式飞机的难缠,正面的火力完整可以用凶残来形容,当bf109战斗机绕到后面的时候,德国人创造在这个高度上自己的速度和蚊子比并没有什么上风,即使可以靠近到300米左右的间隔上,但是对方只要能提前觉察的就可以轻易甩开,开火的时间极短!再加上bf109的20mm机关炮备弹量实在是可怜点,所以飞行员必须尽可能的节俭弹药。但是即使这样,大部分飞行员创造,即使他们把全部的20mm炮弹全打光也未必能击落一架蚊子,而用13mm机枪的话则更不可能。

“我明确的看见我的机枪子弹打在了对方发动机舱盖上,子弹和装甲碰撞溅射出一个个火星,但是对方依然像没事一般飞行。我们的火力太弱了!”一名德国飞行员大声咒骂道。

每架蚊式飞机可以搭载8发对空火箭。两个中队的蚊式轰炸机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射了将近200发高速火箭弹,从斜向上方向射来的火箭弹如同一道火焰瀑布一般冲向了队形严整的德国机群,此时双方的直线间隔不过700米左右,而双方相对程度速度超过了音速!也就是说不到2秒钟的时间,火箭弹就会在德国机群中爆炸,一瞬间,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和火箭弹飞过期的刺耳尖啸声布满了全部机群,火箭弹爆炸产生的橘黄色火焰和被命中的轰炸机勾画出了一幅惨烈的场景。

位于最前面的数架ju88型轰炸机成为了第一批就义品。他们无法闪避,徒劳的用着机枪回击着。然后眼睁睁的看着火箭弹撞在飞机上,然后化成一团宏大的火焰。这波攻击的爆炸是如此的激烈,漫天飞舞的弹片和飞机残骸甚至撞击到了随后杀进战场的蚊式飞机身上!噼里啪啦的碰撞让高速飞行的蚊式飞机都不断晃动,甚至有一架蚊式飞机由于被大批的高速弹片打中而被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倔强的约翰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17881/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