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虎啸法兰西5(1/3)
就在502重装坦克营在西线大杀四方,将美国人打的满地找牙的时候。◎,511重型坦克营却并没有按照预定打算那样和502重装坦克营一起对付东进的美军,由于就在打算制定后没多久,德国人的空中侦察忽然创造声援图卢兹的法**团移动速度十分迅速,已经要挟到了莫德尔的侧翼。面对约3个师的法军组成的壮大攻击军团,生性比较守旧的莫德尔果断的将511重型坦克营加强给了侧翼的第五机械化步兵师,就在502坦克营如同赵子龙一般在美军阵型中往返冲杀的时候,511重型坦克营却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在第五机械化步兵营的4号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配合下,逝世逝世的挡住了法国人的进攻。
两支装甲部队终极在卡奥尔北部相遇。法国人达到的时间点非常好。几乎是和西面的美军同时达到。在这里,511坦克营的48辆虎式坦克将和第五机械化步兵师的85辆4号坦克和37辆4号坦克歼击车一起迎击戴高乐麾下的一个法国装甲师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师,这三个师是法国人的精锐部队,总共拥有约500辆各种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其中就包含法国人引认为傲的b1重型坦克(此b1非历史位面上b1坦克。具体性能略强于29型坦克。在这个位面的法**中算是重型坦克。)
“我们尽对不能从正面发动进攻,对方的新式坦克非常厉害,29型坦克歼击车也很难从正面摧毁对手。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从两侧包围。对方新式坦克的重量几乎比4号重了一倍以上,造价和生产难度确定是相当大的。所以他们的数目不会很多。我们只能先把两翼的4号坦克打掉,然后用29型坦克歼击车突袭侧面。才有胜算,另外,为了增长我们的反装甲火力,我盼看把29型突击炮也拉上战场,我曾经翻阅过华夏陆军的一些战报,实在假如单纯论火炮穿深的话,29型突击炮的威力一点也不弱于29型坦克歼击车,而且现在华夏不是配属了一些122mm钨合金穿甲弹吗?”在达扬完成了第一次阻击后,他的部队就向戴高乐的主力靠拢。在面见戴高乐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得不说,挨过一次打的达扬就是比美国人有经验。(好吧,美国人也挨了1次打,但是奈何时间太短,根本没法消化第一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他利用手头最厉害的设备制定了一套最可行的打法。和美国人不同的是,他对双方的设备差距有一个较为苏醒的认识,他知道,即使己方最厉害的反装甲火力也很难对对方正面构成要挟。而次一级的反装甲火力打侧面的难度和一等反装甲火力打正面的难度差未几,也许达扬不知道有田忌赛马这个典故。但是在战术安排中,却用自己最强的矛攻击对方最为软弱的部分。而戴高乐也是一个擅长倾听的人,在听完了达扬的建议后,他采用了对方的打算。并且在最后还说出来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这是最后的措施了,假如这都不行的话,那么法兰西将没有措施拦阻德国人的装甲军团。”
就在法国人自己安排作战打算。并且将大批反装甲兵器安排在两翼的时候,指挥511重装坦克营和第五机械化步兵师的胡贝少将也在考虑着战斗打算。要说胡贝的参军经历完整可以用坎坷来形容。他曾经光辉过,但是更多的是失败。固然败给华夏装甲部队在德军内部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是所谓人老成精,败仗吃多了,胡贝在安排部队也更加谨慎和狡猾。在和徐怀德的交战中,他学到了一点就是装甲部队必须混杂应用,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给所有部队都配属最为精锐的设备,否则的话,精锐部队和一般部队在对攻战中必需要尽量把战斗力拉平。
固然拥有了虎式坦克这个大杀器,但是他也知道,虎式坦克的侧面面对29型坦克歼击车加上钨合金穿甲弹的组合也不安全,假如对方从两翼构成突破的话,虎式坦克面对从四面八方杀来的各种装甲单位也不行。所以他必须抽出一部分反装甲中坚安排在两翼,来防御对方的钳状攻势!考虑到这一次法国人的数目上风太大了,他为了保住自己最核心的战斗力,胡贝还专门把虎式坦克和4号坦克歼击车安排在稍微靠后的地位上,也就是说,第一轮上往的是4号坦克这样的炮灰,虎式坦克在开端只是作为一个重炮手,而当双方主力相撞的时候,虎式坦克这个锋利的矛头才会出来!
就在贝克尔和沃克大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胡贝装甲群也和戴高乐的三个师撞在了一起!胡贝的部队规模有限,而戴高乐来的时候也比较匆促,不少重炮都扔在了后面。于是乎,匆促之下,这场战斗直接打成了装甲战!双方加在一起将近700多辆各种坦克和自行火炮凑集在战场上,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从规模上看,法国人约是德国人的三倍,但是德国人在后面还有一些牵引式88mm高炮和用半履带车改出来的机动高炮。从天空中看往,双方的坦克如同甲虫一般在地面上缓缓移动,他们先是把持速度,保持队形,当双方间隔接近到必定程度后,德国人的4号坦克首先动了!
“是法国人的b1型坦克,他们的正面装甲厚度是110mm倾斜45度,炮塔部分的防护比较差,角度很小,炮塔正面厚度也只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虎啸法兰西5〗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17881/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