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急转直下(1/3)
“这是战斗宣言!他们是要和帝国开战!可恶,他们总能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时间点获取最大利益!只要再给我们1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扫清欧洲大陆,然后集中精力应对任何艰苦,而就是现在!他们居然给我们发来了战斗通牒!”在无忧宫之中,德意志帝国的统治者,同盟国的总盟主威廉二世看着从外交部送来的最后通牒有些歇斯底里的吼道。德国人间隔克服他们的宿敌法国只有一步之远,而英吉祥海峡另一真个英国也不是那么可看而不可即的时候,华夏的最后通牒打坏了德国人称霸世界的理想!这一刻,华夏这个可怕的国家如同一柄悬在德国人头顶的巨剑一般,令人窒息和失看!
“陛下,现在的情况还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华夏的举动更多的只是一个姿势,他们在中亚和东南亚的安排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动,位于伊朗的前沿部队更多的是处于守势而非进攻。我们还有时间筹备战斗!”一旁的里希特霍芬安慰道。作为一名军人,他更重视的是双方军事上的筹备,华夏固然很早就开端筹备了,但是前线的基础盘变更不大,所以说他认为至少在军事上德国还有时间!
“陆军也是这样,华夏的最后通牒更多的是表明态度,他们的陆军同样没做好筹备,甚至于还无法和协约国的军◇↙◇↙◇↙◇↙,≧.∽.n⊙et事体制进行对接。这样的敌人进攻能力有限,至少中东那边用不着担心。”老迈的兴登堡元帅颤颤巍巍的说道,固然已经是烛残年。但是他的头脑依然苏醒。
陆军和空军的态度很明确,固然华夏终极站到了同盟国的对面。但是间隔真正的交战还有一段时间。德国人假如抓紧时间的话,那么推掉法国还是没问题的。甚至攻略一下应当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唯独海军不可能这样淡定。在这场国务会议中,帝国高层云集,唯独缺了德国海军司令斯佩伯爵。在开会的时候,这位伯爵正在大西洋上惬意的和协约国舰队捉迷躲,所以海军只是排了一个代表列席会议。德皇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往一些,会议结束后,按照规定,德国高层将华夏筹备参加战斗的消息和会议的成果通过电报的形势发给了斯佩伯爵。而当这位海军掌门人接到电报后,差点没坐在地上!
这倒不是说斯佩伯爵太怂了。而是这样一来情况就全变了!固然在海上还是德国人占优,但是综合来看,德国三军中数海军的压力最大!欧洲大陆上的战斗打到了现在,同盟国陆军和空军完整可以用躺赢来形容!已经筋疲力尽的法军和美英军团很难再给德国人造成什么大麻烦了。造成的丧失还没有德国补充的速度快,反观海军,诚然,此时协约国把全部筹码都压上了,德国人何尝不是清空了家底?斯佩伯爵固然对这次交战信心满满,但是可以预感。大战过后,德国海军也会受到必定丧失,而且这个丧失很可能短时间内补充不上来,打赢协约国舰队后再往和华夏舰队拼一场?这个成果用膝盖也能想出成果!
而且最为要害的是。随着华夏的参战,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敌我之势彻底扭转了!现在时间对协约国更有利!只要协约国能拖到和华夏舰队会合,那么同盟国舰队假如还没有被5国舰队群殴致逝世的话。(华夏、美、英、法国和意大利流亡舰队)那么最好的成果就是安全的撤回地中海。然后看着5国联合舰队将包含亚速尔群岛在内的所有同盟国外围海上据点逐一拔除!从此在大西洋方向,德国舰队将很难有所作为。英国在不断输血的情况下战斗力会大增,凭借英吉祥海峡足以抵挡德国的进攻。然后在中东方面。同盟国将面对华夏美英三国联军,面对发动起来的三个大国,同盟国的国力也将处于尽对劣势!
假如说陆空军还有时间进行调节的话,那么海军这次一旦玩大了就是万劫不复的命运。德国海军必须在华夏海军筹备好之前和协约国舰队见个分晓!“命令舰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筹备,所有侦察的单位给我搜索协约国舰队的动向,我们需要主动出击!”斯佩伯爵衡量了一下根本没有找其他人商议就下达了战斗命令。“另外,让分舰队指挥官来我的旗舰凯撒号上,半个小时后开会!立即!马上!”斯佩伯爵浮躁的语气中布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实在这并不是很危急的情况,华夏即使宣战了,他们恐怕也来不及参加这场战斗了。他们需要集结舰队、安排补给和运输、还要跨过广阔的太平洋后才干进进大西洋,我们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我不认为华夏会在我们和美英舰队交手之前动手,他们直接的猜忌是很重的。”雷德尔看完情报后说道。他从纯军事角度分析了华夏这封通牒可能带来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和部队高层差别不大。
“不,年轻人,我们要把眼力放的远一些,未来数年的战斗可能就控制在我们手中,衡量眼前的得失不能单纯参军事上看,这是极其片面而且危险的。我们可以推演一下不同处理方法可能导致的成果,你就能看出对方这封通牒的杀伤力要远远高于你们的想象。”不等斯佩伯爵反驳,一旁的霍尔迪元帅首先开口说道。作为一名老人,他的大局观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我们假设华夏没能参加这次决战,而且我们通过拖延获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急转直下〗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17881/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