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阶段(2/3)
多3个月时间德国海军就可以重出江湖!到时候恐怕公海舰队会把全部印度海岸变成自己的猎场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合众国的舰队还是华夏舰队都无法单独面对同盟国联合舰队,这一次,他们内线作战的上风被充分体现出来。”而罗斯福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要害!协约国舰队固然总体壮大。但是必须把舰队分成两大部分,其中美国舰队和英国舰队需要负责北大西洋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而华夏和意大利、法国舰队将负责印度洋战区。
而拆开后的协约国舰队面对抱团的同盟国舰队是处于劣势的。而舰队处于劣势的成果就是。德国人可以轻易的攻击印度沿海任何一个节点!位于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可以躲开德国海军的进攻,但是越靠南部受到的影响越大。在华夏舰队稳压同盟国舰队之前。这种战略上的劣势不会转变!
固然美国人承认了英国人所说的有必定道理,但是美国陆军依然很迟疑。经历了法国战场的连番恶斗之后。美国陆军确实需要好好休整一下。所以包含巴顿、布莱德利等人在内的美军一线指挥官极力避免过早的和德国人爆发大规模战斗。按照他们的话说,至少要等到一半的装甲部队换装潘兴后再打。于是终极美国人做了一个折中打算,抽调部分美军北上恒和平原协助英军防御,而南线的美军则开端建立一条连贯的防线。
而在美英加紧备战的同时,他们也考虑到了华夏。在罗斯福和徐杰的电话交谈中,前者请求华夏在伊朗北部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并且派遣壮大的远征军进驻印度。并且还提出了建立一个协约国印度战区联合指挥部的建议。
而对于罗斯福的请求,徐杰答复的很简略。第一。华夏在伊朗北部遭遇着宏大的压力,德国人很快就要动手了,华夏需要先保证自己这个中东桥头堡的安全。第二,华夏确实想履行自己的任务。但是由于后勤补给的问题导致了华夏目前能派出的兵力比较有限,不过即使这样,华夏依然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9个师的部队和设备运抵印度南部港口。
徐杰对于印度战场见解和美国人相近,他不愿意在恒河流域和德国人逝世磕,除了和美国人一样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恒河流域眼看就要进进雨季了。后代的印度交通都堪称哀剧,更被说2战时代的印度交通了。假如把60吨的龙式坦克投进到这个战场的话那尽对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南部固然被称为德干高原,但是这个所谓的高原是和恒和平原比的,整体来说海拔并不高。而且地势平坦,很合适华夏的装甲集群作战。
而除了战斗战术层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2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徐杰想利用印度战场好好的耗费一下同盟国的潜力,对方从欧洲跑了上千公里进行远征。几乎是在华夏家门口开战,而且是在英国人殖民地大。这个战场简直太好了!不好好利用一下真是对不起这个情势啊。反正是英国人的地盘,怎么打都不心痛。所以徐杰也愿意把战火烧到南亚次大陆的纵深地区。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华夏目前的着重点是伊朗北部地区,在这个地区,华夏已经集中了40多万的精锐部队,不过徐杰认为依然不够,一方面是由于要应对德国迫在眉睫的进攻,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在华夏的打算中,伊朗北部地区将作为日后华夏切断德国印度军团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在3个月内持续将驻扎在伊朗北部的部队数目进步到60万以上。而后缓慢的将部队兵力进步的100万!当德国的东进兵团陷进颓势之后,当华夏海军将德国公海舰队重创之后,驻扎在伊朗北部的华夏军团将切断德国人的回路!
而就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缭绕中东和南亚筹备大打一场的时候,一个逐渐从众人眼中淡薄的帝国正在冷静的旁观着。位于莫斯科的俄国高层们一支对世界大战的走向十分关注,在他们看来,这次大战将是最后一次转变世界格式机会,俄国能否从1战失败后的衰落中崛起完整就看这次交战的成果了!
“总体来看,德国人的攻势时代已经结束了,战斗已经进进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耗费战中,而且是在德国人及不擅的领域和地区进行的耗费战,华夏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已经展开,当英国人缓过气来后,对欧洲的战略轰炸也将展开,而德国陆军则在远远的南亚发动攻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力更强的协约国将逐渐盘踞上风,除非德国人能在一系列战斗中获得令人震惊的成功,并且借此和协约国和谈,否则最后垮掉的确定是德国人。假如可以的话,我盼看我们能遇上这趟末班车。”布柳赫尔在会议中说道。
“但是这不应当成为我们参战的理由,德国对我们并不是没有戒备,他们留在欧洲的军团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无法抵抗的存在。在协约国大批耗费德国陆军气力之前,我们不应当过早的对德国表现出敌意。同盟国对于协约国来说国力处于劣势,但是对于现在的俄国来说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过早的反目并没有利益,而且此时德国已经把持了全部西欧,协约国有力也没处使啊!”而布琼尼对布柳赫尔的话持保存意见。
“现在确实不是参战的时候,但是我们的筹备必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阶段〗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17881/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