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可持续情况(1/2)

没办法呀,虽然李世民也很想让关内的各个地方都能像这里一样,但无奈不行呀,那么既然敌不过那就加入呗。

反正总而言之都是他这个掌权者最终得意,李世民其实觉得自己不需要有多羡慕。

其实马周心里也清楚,他现在所说的,从一个月之前开始,就有人陆陆续续的从关内赶到高丽这边来,是可以持续很久很久的。

因为这些人并不是所有的都抱着绝对的信任过来的,他们有的虽然听过徐凡的大名,也很佩服徐凡的才能,但是却并不了解徐凡这个人,甚至于对于高丽这边也是完全陌生的。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着还不知明确的工作以及招聘,只是听闻这里的待遇很好,能够让人好好的安居乐业,所以顶着可能会被骗的风险来到这里探查。

但单只是这样,就有很多的人了,而这些人正如马周所猜测的,交通发达到了如今,他们想要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家乡,也不用像从前那样长途跋涉,根本走不了的,当他们有时间回去,将这里的一切告知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那么这里的名声只会越传越大,终究会有更多的人闻讯而来,将不确定变为确定。

其实那些从关内来到关外的大唐人民,就是活脱脱的金字招牌。

这样做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上街之后,大唐人就觉着这里其实跟他们所熟悉的关内没啥差别了,除了有些外种人之外,几乎一切都是自己熟悉的调调。

而就算是高丽人,他们也学了一口流利的中原话,不知何时已经习惯性的交替着语言跟他们交流,在习性方面也逐渐的越来越接近中原人。

李世民怀着复杂的心情,在黄昏的时候,终于结束了这一次的游逛,回到王宫的路上,他也依旧在沉思当中回顾着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

倒不是觉得自己做的有多差劲,而是有了对比之后就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纵使他已经很尽力的想要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了,但是终究还是他功力太浅,很多事情想得不太深,这才让百姓们为了活命而到处奔波。

说白了,如果关内也能像徐凡这边一样,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么他们也不会被徐凡在高丽的政策所吸引而过来了。

再想到徐凡,李世民的心里依旧还是感叹,认识徐凡到如今也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对于徐凡这个人,他始终不能看见他的上限在哪里,这个人仿佛无所不能,又仿佛你感觉他就到这儿了,却又能在某一时刻忽然发现,他还有更多的惊喜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后面估计还会有更多。

像是将平壤城发展成这样,李世民设想一下,当这样的情况持续发酵下来,估计更多的人都会闻声而来吧,那么到时候高丽的繁华可能都能与长安城不相上下了,想到了这个可能性,让李世民由衷的再次感叹了一番。

虽然这样明面上看着是很好的,但李世民却要能够找到其中的一个关键,并且还是一个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当人口越来越密集就会造成经济倾斜,人口大量流失,那么原本人口就不多的地区逐渐荒废,或许就会变成一座死城。

纵使大唐广袤,人口繁多,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生儿的出现,但是新生儿可不是你指定出生在哪就能出生在哪的,像是山东半岛那边的人,都赶到了徐凡这里,山东半岛没了人住,那么山东半岛移居出去的平民百姓们,就更加不会回到让他们苦苦讨生活苦苦挣扎的地方,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回去,由此只会让原本荒芜的地方更加的荒芜。

经济的落败只会持续下降,虽然另一个地方的经济会迅速升起,人口也越发的多,地方也越发的繁华,但却是用另一个郡县的落魄而提升上来的,这一点是李世民不愿意看见的。

但是不愿意看见是一回事,能不能阻止又是另一回事了,李世民其实想的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大约是应该要去管一管的,但是究竟应该怎么管呢?

李世民很茫然。总不能真让他让一批一批的士兵将刀,架在平民百姓的脖子上,告诉他们,不许去徐凡那里,谁要敢去就把脑袋给割下来吧?

而且这样做也实在太不人道了,就算他真的下了命令,命令人们要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就算自己的家乡再多么贫困,也不许去外头找出路,只为了保证人口,那么得到的只会是越来越多的反对的声音,乃至于有的人表面顺从,背地里却偷偷摸摸的离开,被逼急了,甚至可以能出现反噬的效果。

毕竟都是人人都是有脾气的,你一味的阻止,又怎能知道别人不会在你的压迫之下反抗呢,在他们看来,可不管你是为了大局着想还是为了这个地方,在他们看来啊,你就是在阻碍他们自由发展,剥夺他们活命的机会。

李世民心里苦呀!他坐在了椅子上默默的给自己倒了杯茶,好半会儿,却压根就没有要喝的意思。

旁边的长孙皇后还回味着今日在平壤城看到的一切,这里的繁华包容度,乃至于人们之间和谐的相处,都让他流连忘返,甚至有一种之前的几十年都白活了的感觉,结果一转头就瞧见了自家丈夫,一脸沉思十分苦恼的样子,长孙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大唐当伙夫】最新更新章节〖第564章 可持续情况〗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7/17774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