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漠西(六)(1/2)
“予听说那多尔济是和硕特部第一智谋之士,深谙兵法韬略。是吗?”胡执恭忽然问道。>
巴布太媚笑道:“那多尔济虽然多谋善断,但和督宪您比,不过是沧海一粟,米粒之光耳”。>
“切莫小看了敌人,知子莫若父,那固始汗在十个儿子中,唯独选这多尔济统率其他青海八台吉,想必是个有本事的。这些年他将青海治理得稳如磐石,足见其能力。汝等不可大意呀!”>
胡执恭有个优点:从不小看敌人。>
既然认定多尔济是劲敌,当即率大军往北,连克色达、壤塘、班玛,往多尔济的大帐杀去。>
黄沙滚滚,军情似火。>
和硕特汗国的副汗、右翼长多尔济急忙征召兵马。当年一代枭雄固始汗将十个儿子分封为左右翼,左翼有达延鄂齐尔、鄂木布、阿玉什、达兰泰四子,由长子达延鄂齐尔为左翼长;右翼有伊勒都齐、多尔济、瑚鲁木什、衮布察珲、桑噶字扎、达什巴图尔六子,由六子多尔济任右翼长。>
因为达延鄂齐尔汗要留在拉萨,坐镇汗国,实际上多尔济不光统领右翼,还代领左翼,名副其实的和硕特副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日喀则的诺尔布起事后,达延汗率二弟鄂木布、三弟达兰泰、四弟阿玉什,领五万大军征之;又令五弟伊勒都齐、七弟瑚鲁木什留守达木草原;留在青海的,只剩下六弟多尔济、八弟衮布察珲、九弟桑噶尔扎、十弟达什巴图尔的三万兵马。>
多尔济聚拢部众,屯兵于昆仑山,打算依山而守。>
“六哥,明军势大,我军势弱,何不归顺大明。大明一定会立您为和硕特的大汗”,达什巴图尔悄悄的对多尔济说道。>
达什巴图尔和多尔济乃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感情自然比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亲一些。这些年多尔济将青海治理得极好,在和硕特部众中极有威望。当年固始汗薨后,很多人都希望多尔济能继承汗位,达什巴图尔自然也想自己同父同母的兄长能当大汗。>
“住口,我等都是达延鄂齐尔汗的臣民,岂能做此不忠不义之事?”>
多尔济怒喝道,旋即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怎么折也折不断。达什巴图尔,汝要记住,咱们和硕特部只有紧紧围绕在大汗周围,才能兴旺强盛,否则,便会被别人各个击破!”>
“知道了,六哥”,达什巴图尔嘟囔了一声。>
??>
多尔济带着三个兄弟、三万和硕特骑兵来战明军,他选定的战场在大积石山。>
此山属于祁连山脉。>
祁连山地跨甘肃、青海,西接阿尔金山山,东至兰州兴隆山,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高千余丈,其中平原、河谷占了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山地草原和树林交替分布,便于军队隐藏,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匈奴语中,祁连山意为“天之山”,当年,匈奴人爱死了这块位于“天之山下”水草丰美的草原,称其为天境。>
《史记·夏本纪》:“(黄河)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大积石山,亦名积石山,即后世青海东南部之阿尼玛卿山。>
多尔济决心在此地打明军的埋伏。虽然他的军队数量远少于明军,装备也不如明军,可却丝毫动摇不了他取得胜利的决心。>
他令八弟衮布察珲率五千骑兵诱敌,令九弟桑噶尔扎、十弟达什巴图尔,各带五千骑兵隐藏于山谷前后树林,又率心腹阿苏木和卓沃噶尔布带一万五千精兵,伏于山腰。>
张开罗网,只待飞鸟。>
明军在大积石山南扎下营寨,密密麻麻,无边无际。>
打仗,胡执恭打过。当年跟着陈邦传打光武帝;又跟着光武帝打安南人,着实打过几仗。>
他很谦虚,找来另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大明西宁伯甘肃提督李成爵问计,“西宁伯,汝对此战有何看法?”>
李成爵脸色郑重,“督宪,此地山高林密,藏个数万兵马于林中,一丝都看不出来。须防敌人设伏才是”。>
胡执恭拈须说道:“西宁伯言之有理。明日本督便令那些嘉绒人为先锋。若胜,直取青海;若败,正好兼并了嘉绒八部”。>
此言一出,李成爵顿感脊背发凉,暗忖:胡督宪好毒的心肠!>
??>
“坚参南哈宣慰使、丹怎扎克巴宣慰使、曲翊伸头人、巴必太头人,本督常听人说,嘉绒勇士的勇猛,天下无双。今日便要看看嘉绒猛虎的风采!”胡执恭热血游昂地激励着众人。>
听胡督宪夸自己为猛虎,坚参南哈、丹怎扎克巴诸嘉绒土司无不振奋,士气高昂。>
“吁!”>
固始汗第八子、和硕特台吉衮布察珲勒住了战马,看着那一杆杆嘉绒人的旗帜,目露凶光,“出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靖江王】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零三章 漠西(六)〗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97/19724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