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回朝(一)(1/2)
大明北疆,奴儿干城,奴儿干总督府内,总督孙金鼎,看着案前的一封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信乃是他的故交兵部尚书余朝相寄来的,信中除了例行的问好外,还有“秋风已起,候鸟南飞”之句。>
孙金鼎明白,余朝相这是暗示自己,回朝的时机成熟了。作为曾经的内阁次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孙金鼎自然知道目前的朝局。自己走后,首辅关守箴一党独大,虽然圣上启用了苏观生来制衡关守箴,可苏观生为人正直,君子不党,因为不结党,所以不是关守箴的对手。关守箴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引起了圣上的戒心。>
更重要的是,关守箴是皇太子的老师,跟皇太子走得近,几乎每旬经筵的大讲,都要参加。当今圣上的性子,自己最清楚,把权力看得比性命都重。当初他老人家不过是封藩桂林,便敢起兵监国。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又岂肯提前交给皇太子?关守箴跟皇太子走得太近,其实已经犯了大忌。虽然自己也是皇太子的老师,可这些年远居奴儿干,倒是避免了不少风波。至少圣上不会怀疑自己谄附皇太子抢他老人家的权!>
对余朝相,孙金鼎一开始很痛恨。当年在关守箴的策划下,朝中大臣对自己群起而攻之,自己去找老友余朝相商议对策,不料竟吃了闭门羹,被拒于门外。又羞又恼之下,自己和余朝相割袍断义,再不来往。>
可这些年,亏得有余朝相在朝中维护,自己的党羽方能保存。礼部左侍郎郭都贤被责令退仕,关守箴指使御史攻击他贪腐,是余朝相仗义直言,说当初清虏召郭都贤做官,郭都贤忠于大明,削发为僧。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贪腐呢?方才免祸;兵部右侍郎万翱被贬至安南任巡抚后,偶犯小错,遭御史弹劾,又是余朝相说万翱虽有错,但责任并不大,方才无事;吏科给事中丁时济免职后,家徒四壁,又是余朝相赠了银子;监察御史金堡被贬迁至台湾做知县,还是在余朝相的推荐下,去年升了台中知府。>
总之,这几年多亏了有余朝相,孙党才能保有几分元气。后来,孙金鼎听人说,余朝相是怕引起圣上的猜忌、对自己不利,所以才故意给自己吃了闭门羹。>
听说之后,孙金鼎又羞又愧,仰天长啸:“余兄啊余兄,汝是真君子!吾实在太小人!”>
今日,又收到了余朝相的信,“秋风已起,候鸟南飞”之句,深深触动了孙金鼎。快四年了,自己无时无刻不想回京,京里头有自己的亲戚、朋友、门生、故吏;有大学士的荣耀和权力,还有自己最敬重的圣上。>
可圣上会同意自己回京吗?>
这些年,自己多次上疏请罪,也获得了原谅。隔三差五,自己便经常上疏问安,圣上的批复也情真意切。你侬我侬,真情无限。>
有一回圣上做寿,自己亲手抄了一百遍《佛说无量寿经》为寿礼,据说圣上见后,泪流满面,一个劲地说,只有咱孙金鼎对他老人家最忠心。>
可不知道咋搞的,就是不让自己回京。>
当年的事,孙金鼎很憋屈。若说咱收了些礼、贪了些银子,这个事确实有;可若说咱培植党羽、意图不轨,这个事真没有!天可怜见,自己对圣上一直忠心耿耿啊!可偏偏陶成对圣上隐瞒了自己的女婿陈曾禹密会刘泌一事,令自己有口难言。>
这几年窝在这冰天雪地,心态反而平和了不少,也算看透了得失荣辱。可终于见到了回朝的曙光,居然又有些把持不定。>
孙金鼎左思右想,叹了口气,令人唤来奴儿干按察使任颖眉、苦兀岛知府叶时茂前来商议。>
任颖眉原是鲁监国旧臣,走了自己的门路,方才能当上这奴儿干按察使;叶时茂原先不过是个知县,人托人托到了自己门下,自己见他有才,大力拔擢,方才升了知府。这两人可算是自己的心腹。>
既然是心腹,倒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孙金鼎将余朝相的信拿给二人看了,淡淡地问道:“余尚书说‘秋风已起,候鸟南飞’,汝等怎么看?”>
“阁老,您应当上疏圣上,就说北地寒苦,自己年事已高,请求回京休养”,任颖眉说道。>
“嗯,让予再想想”,孙金鼎沉吟不决。>
“万万不可!依下官之见,阁老您应该经常向圣上上疏问安,但疏中只需向陛下叙旧,缅怀往昔,问候龙体金安便好,切不可有‘请求回京休养’的语句”,叶时茂说道。>
“哦,这是为何?”>
“据下官观察,圣上有两个特点:其一、龙性恋旧,重情重义。您经常和圣上鸿雁传书,叙叙陈年旧事,他必然能回忆起您当初的功劳,自然而然地便想重新再见到您,回京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其二、龙性多疑,反复无常。您若是直接向圣上上疏请求回京休养,反倒容易引起他的疑心,以为您是贪恋中枢权势,妄图重返内阁掌权,弄巧成拙矣!”>
“不错,汝说得甚是。圣上的性子予最清楚,有些事不争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靖江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零三章 回朝(一)〗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97/19724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