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尼布楚(二十八)(1/2)
赤塔是一座山城,位于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与音果达河汇流处,很美,有山、有树、有雪、有湖,还有矿泉。是的,马拉郭夫嘎矿泉,据说能治百病,当地人称之为“神泉”。>
赤塔总管伊万赤身浸于神泉中,惬意地享受着泉水的抚摸。他是来治病的,最近家里的那位对他上交的公粮越来越不满意,骂骂咧咧的,没法子,只好浮生偷得半日闲,来神泉泡泡,养养生。>
“总管,戈洛文将军和米列瓦洛夫总管来了”,刚泡出感觉,心腹来报。>
伊万吃了一惊:“他们不是在卡雷姆斯科耶堡与明军交战吗?怎么跑回来了?”>
“总管”,心腹贴近禀道,“看样子,戈洛文将军和米列瓦洛夫总管似乎吃了败仗。还有一条消息,不知是真是假,据说尼布楚城失守了”。>
“什么!”>
伊万一个激灵,从泉中跃起,飞快地穿衣,“快,回城!”>
他急着回去与戈洛文和米列瓦洛夫会面,他俩却懒得搭理他和他部下的那一百多战斗力不强的士兵。>
听到弗拉索夫撤出尼布楚的消息后,戈洛文和米列瓦洛夫合计了一下,觉得卡雷姆斯科耶堡是肯定守不住了,只能撤到赤塔防守。赤塔虽是座小城,却建在山上,地形险峻,背靠着雅布洛诺夫山,有大山做屏障,能挡十万雄兵。>
此时二人的部下还剩一千六百人,加上伊万的部下,总兵力一千七百多人。守卫这座小小山城,兵力倒是够了。>
戈洛文和米列瓦洛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作战经验很丰富,考察完赤塔的地形后,立即分兵驻守各山头要隘,以阻明军兵锋。>
戈洛文写了三封信,给沙皇的请罪信、给叶尼塞斯克督军巴什科夫的求援信、让弗拉索夫来赤塔与自己合兵一处的合兵信。>
他很清楚,即使莫斯科再派援兵,一时半会也指望不上,唯一能指望的便只有巴什科夫和弗拉索夫二人。>
放下笔,戈洛文喟然一叹,“沙皇陛下,臣已竭尽全力,如今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
“嘿呦呦~嘿呦呦~嘿呦呦~”>
身强力壮的明军将士喊着号子,吃力地拖着一根根黑色的烟囱往山上拖,不,不是烟囱,是大炮的炮管。>
戈洛文选择在山区作战,给明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一些大口径炮,因为重量太沉,无法运上山;战马在山区很难发挥机动性;粮食等辎重的转运,也比平常难得多。>
孙金鼎下令进山时,每人携带十五斤米,以减轻辎重营的压力。然后,他就不管了,将指挥打仗的事,全权委托给孙广威。自己的本事自己最清楚,出谋划策的本领是有的,可若论指挥作战,自己不如孙广威多矣!>
一进山,大明南陵伯孙广威便召开了军事会议,阮进、王朝先、顾忠、陈奇策、林兴珠等将领济济一堂。>
“汝等都议一议,该如何拿下赤塔?”>
“大帅,此地地形险峻,不如聚集起重兵,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打”,大多数将领都主张稳扎稳打。>
“嗯”,孙广威点了点头。>
“不可,当分兵于各山,齐头并进,速取赤塔城”,忽有一人唱起了反调。>
孙广威一瞅,却是新近风头正劲的尼布楚总兵林兴珠,“哦,林总镇有何高见?”>
“末将以为:时间在敌不在我,兵力在我不在敌”。>
孙广威好奇地问:“林总镇此言何意?”>
林兴珠正色道:“大帅,赤塔离罗刹人的叶尼塞斯克很近,时间拖长了,恐怕敌人会有新的援兵到;我军兵力远多于罗刹军,兵少则聚,兵多可分。末将建议令各部分散、同时攻取各山,您亲自率一支精兵,直取赤塔城。争取抢在罗刹援军到来前,攻下赤塔,据雅布洛诺夫山而守。如此,尼布楚全境便稳如金汤了!”>
孙广威越想越觉得林兴珠的话有道理,遂令阮进、王朝先、顾忠、陈奇策、刘一鹏、王兴、陈标诸将各领本部分攻各山,自己率三千精兵直捣赤塔堡。>
孙大帅下了死命令,不惜伤亡,迅速攻山,先拔者头功。>
接到将令后,各将皆不计伤亡,督促部下奋勇攻山。>
明军的兵力远多于罗刹军,同时攻山,令罗刹军兵力单薄的弱点愈发明显。>
不过十天,赤塔外围的主要山头,便丢失大半。>
戈洛文无法,只得将军队龟缩回赤塔城顽抗。令他绝望的消息传来:外蒙古明军在明国总督陈邦彦的命令下,屡屡越过边境,叶尼塞斯克督军巴什科夫不敢派出援兵救援赤塔;逃到巴尔古津的弗拉索夫和安齐福尔卡被明军吓破了胆,借口兵败,不肯来赤塔会合。>
又咬牙坚持了十余日,明军的攻势极猛,一波又一波地往赤塔城上攻,打退一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靖江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三十九章 尼布楚(二十八)〗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97/19724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