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西征(九)(1/2)
杰日尼奥夫率一百多残部垂头丧气地逃回了叶尼塞斯克,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他等待着巴什科夫督军的雷霆。>
岂料,非但没有雷霆。却有甘露。>
“以区区数百士兵突袭二十多倍的敌人,杰日尼奥夫总管,你们虽败犹荣!我要上奏沙皇陛下为你们请功。累坏了吧,赶紧带着部下歇息。我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烧酒和烤肉”,巴什科夫和蔼可亲地说,仿佛他是打了胜仗的将军。>
杰日尼奥夫既感动又惭愧,忽然悲泣道:“弗拉西耶夫督军为了掩护我们,阵亡了”。>
巴什科夫点了点头,“弗拉西耶夫是好样儿的,他是真正的勇士。等战争结束,我希望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堡为他建一座雕像”。>
宽容能抵百万兵,巴什科夫的宽容让叶尼塞斯克守军的士气重新振作。>
他也没法不宽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叶尼塞斯克附近所有能征战的哥萨克和亲俄的部落勇士征集一空,也不过凑了三千乌合之众,缺老兵,更缺杰日尼奥夫这样的宿将。所以,非但不能追究杰日尼奥夫及其部下的责任,还得用他们。>
“督军,城外发现了一支明军的雪橇队,人数不多,大概六百人。我请求出城击溃他们”,伊加尔卡总管米雅欣请战。>
伊加尔卡是叶尼塞斯克北部的一座小城堡,米雅欣手下有一百精锐的哥萨克。眼下正值用人之际,巴什科夫将他调到了叶尼塞斯克,又给他扩充了七百新兵,以老带新,希望能尽快形成战力。>
米雅欣信心十足,巴什科夫可不敢冒险。自己的这三千士兵缺乏训练,守城还行,出城野战,那是给明军送军功。何况,明军足有两万,这六百人没准是他们派出的诱饵,城外也许还埋伏着大军。“不可,我军兵少,还是坚守城池为好。只要再坚守两、三个月,莫斯科的援军就会抵达,到时候再出战不迟”,他坚定地说。>
这位督军是员老将,看上去胆小畏战,犹如一只缩在龟壳里的乌龟;可要破开龟壳,却极其不易。不攻下叶尼塞斯克,明军便无法继续西进攻打托木斯克和托博尔斯克。这只龟壳,变成了卡在明军咽喉中的一根鱼刺。>
??>
白雪皑皑的万里冰原,划雪撬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隋书·北狄传》记载:黑龙江两岸的室韦人可在雪地里“骑木而行”,他们在脚上系一种样子像弹弓,四尺长、五寸宽的木板,在冰雪上疾行可追奔马。唐代居住在额尔古纳河至阿尔泰山一带的回鹘族,同样在脚下系上木板,用木杖支在腋下,非常迅速地在冰上滑行,“蹴辄百步”。>
除了脚踏雪橇板滑行,还可以用狗拉。丹麦人发现,早在9500年,北极地区已经开始使用雪橇犬长途运输物资,包括哈斯奇、阿拉斯加马拉穆特犬、格陵兰犬在内的现代雪橇犬其实都是9500年前西伯利亚雪橇犬的后代。>
阿古拉双腿放松,膝盖微屈,两臂轻点木杖,在雪中滑行的飞快,他的身后,是三百本部落的勇士。作为雅库茨克地区一个鄂克温部落的酋长,他滑雪的技术是全部落最好的。>
“嗷呜~”>
阿古拉长啸一声,一骑绝尘地跑在最前面,只要上了雪橇,他便是这万里冰原的王者。>
“嗷呜~”>
三百鄂克温勇士,口中发出狼嚎,紧随着他们的酋长前进,队伍中除了明军的日月旗外,还夹杂着部落的图腾:雪狼旗。>
朱若登在北伐和西征中,发现当地的这些部落勇士骁勇善战,是十分优秀的兵源。便征召了大量懂汉语的部落勇士补充明军战损,又给当地的部落酋长授官,以做羁縻。>
阿古拉的部落居住在雅库茨克的努恩斯克堡一带,明军打过来后,他率部起义,歼灭了二十几个罗刹人,攻占了努恩斯克堡,因功授世袭百户。>
此次西征,朱若登征召了大量阿古拉这样的土将土兵,成本低,只享受辅兵待遇,作战却凶猛,好用!>
“嗯,还是咱鄂克温勇士行军速度快,将那些楚梵熊甩在了后面”,阿古拉看着跟在本部落后面的那条黑线,哈哈大笑。>
所谓楚梵熊,乃是来自雅库茨克阿姆金斯克堡一带的一个以熊做图腾的楚梵部落。他们的酋长哈达和阿古拉同时起义,也歼灭了二十几个罗刹人,攻占了阿姆金斯克堡,同样被封为世袭百户。>
两个部落离得很近,阿古拉和哈达既是好朋友,又相互别着劲,总想压对方一头。>
正得意着,阿古拉急然瞪大了眼,一条银蛇在茫茫冰雪中穿梭。转眼之间,那条蛇越变越大越清晰,不是蛇,是雪橇滑过的痕迹。>
“阿古拉兄长,汝划得虽快,可甩不掉小弟我。哈哈哈”,雪橇上的划手哈哈大笑,出现在阿古拉面前,正是楚梵熊部落的酋长哈达。>
阿古拉尴尬地一笑,“哈达兄弟,汝说的甚话,大将军令吾等查探敌情,正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靖江王】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百二十九章 西征(九)〗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97/19724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