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喋血宫墙(十三)(1/2)
天亮了,皇太子朱若极的监国大典正式开始。整个仪式跟他老爹当年在桂林监国时差不多,一番折腾后,他被百官簇拥着来到了奉天门上朝。>
御门听政可是帝王的荣耀,那把椅子,他期待已久,权力的滋味,总是让人心旷神怡、魂萦梦绕。>
朱若极坐在老父亲常坐的那把椅子上,享受着群臣的参拜。按规矩,应该在御座旁再设一张监国坐的椅子,可急切间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坐到了宝座上。不管是手下的疏忽还是有意为之,坐便坐了,谁敢多说话?>
“这不会是吉利的预兆”,陈邦彦与工部尚书萧锜、兵部右侍郎陈寿、工部左侍郎张成等冀王党的官员对视了几眼,愤愤地想:“老虎才刚刚病倒,猴儿就急不可耐窜上了王座。呸!”>
冀王朱若登并未上朝,谋士陆世仪劝他称病待在王府,盛陈甲兵,以防不测。不光是他,手下的一帮悍将,个个人不离甲、马不离鞍,随时等待王命。>
“冀王呢?”>
兄弟情深,朱若极监国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问弟弟的下落。>
“禀监国,冀王殿下因为担心陛下的龙体,忧思郁结,病倒了”,首辅关守箴急忙禀道。>
“哦,二弟病了”,朱若极一脸焦急,“来人,将上回外番送给孤的那株百年血灵芝给二弟送去”。>
“诸卿,父皇病重时,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禝,命孤监国”,年轻的太子开始了自己的就职宣言,“孤德薄,原不该担此重任。可是父皇病得实在太重,孤不忍他老人家再为国事操劳,不得不勉力挑起这副担子!”>
“请问监国,“陛下的病情如何了?”建极殿大学士苏观生问道。>
此言一出,百官皆急切地盯着朱若极,想从他的口中得到皇帝平安无事的消息。人们已经习惯了老皇帝的统治,习惯了将其神化。似这般英明神武、饶毅果决、宽宏大量的君主怎么可能会死?为何要受病痛的折磨?难道他不应该率领我们继续获得胜利?>
“父皇的身子骨大不好了,不能说话,只能稍微活动一下手和脚,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说着说着,朱若极双目微红,用手背抹起了眼泪。>
“呜~呜~呜~”>
年迈的豫国公金声桓忽然痛哭起来,这一哭不要紧,整个朝堂哭声一片。>
郑封皱了皱眉头,皇太子虽然表情悲痛,可却向群臣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息:皇帝病重,随时可能驾崩。这是一种明显的暗示,暗示群臣向他靠拢。一君死,一君立,此乃宇宙间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是自己这样的重臣,受恩深重,岂有皇帝未崩即改投太子之理?>
椅子依然是那把椅子,只是坐在上面的人却不是旧主,在他的身上,郑封只看到了轻浮和漠然,哪有半点君主昔日的从容气度?>
微红的眼眶里隐隐含着泪光,郑封低下头,握紧了双手,缓缓说道:“臣请求觐见陛下”。>
“臣等请求觐见龙颜”,孙金鼎、余朝相、孙贵、刘文秀等文武重臣皆跪下请求。>
朱若极犹豫了,如今朝野上下对自己监国一事,流言蜚语不断,若老是不许元老重臣探望,更遭人怀疑。可若是这些元老们觐见时,父皇真醒了,对他们下起旨意,自己监国一事难免又生变。>
正犹豫着,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荣悄悄走上前来,小声说道:“监国,乾清宫那边传来消息,陛下刚刚昏迷了”。>
“嗯”,朱若极点了点头,对大臣们说道:“诸卿的心情,孤感同身受。只是父皇病重,不宜见太多人,亦不宜待得太久。这样吧,请诸位阁臣随孤入宫觐见一刻钟。见完即回,以免影响父皇休息”。>
“是!”>
听说今日能见到老皇帝,孙金鼎、苏观生、郑封、余朝相、陈邦彦皆目露激动之色,即使连关守箴、顾奕这两位皇太子的心腹,亦振奋不已。>
一入宫门深似海,很快,诸元老便觉得不对劲了,乾清宫的侍卫人数增加了数倍,宫门口,皇帝的贴身侍卫长来安伯陈豹亦不见踪影,负责值守的是东宫麾下将领余太。>
孙金鼎等老于世故,默不作声。>
陈邦彦冷冷地问道:“监国,来安伯陈豹何在?”>
“来安伯担忧父皇龙体,在里面侍奉饮食汤药”。>
“为何乾清宫外值守的皆是东宫侍卫?”>
“怎么,孤担心父皇安危,多派些兵马保护,不可以吗?”朱若极不悦道。>
“臣不敢”,陈邦彦不敢再言。>
进入乾清宫后部暖阁第三间大屋,果然见到了侍卫在门旁的来安伯陈豹。只是陈豹并未着甲,手中亦无兵刃,好生奇怪!>
“孙先生!”>
一见到众位阁老,陈豹十分激动,冲孙金鼎唤了声,欲言又止。>
“来安伯,圣上的龙体可好些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靖江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百二十四章 喋血宫墙(十三)〗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197/19724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