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被闲置的成果(1/2)

林东南把吴皓带进了一个小办公室,里面有一个50多岁的大叔,看起来像是一个教授。

“朱教授您好,还记得我吗?”林东南主动打招呼。

听到有人喊自己,朱教授先是一愣,等他扶了扶眼镜,看清来人的模样,才笑着说道:“记得...你是刘副组长的助理,林东南同学!”

“朱教授,这位是我的大学同学,研究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的,想向您请教一些,关于速丰桉无土栽培的问题。”

“吴皓同学你好,你们邕城林科所也在搞这方面的研究?”

朱教授误以为吴皓是同行,非常热情的起身跟他握手,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不看重钱财名利,看重的是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重视。

“朱教授您好,我们那边...想先了解一下情况,毕竟您是这方面的开创者,能得到您的指导,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吴皓并没有立即纠正朱教授的误解,如果以私营企业的身份出现,朱教授可能会有戒心。

“哦...这么说你们并没有立项,大家都还在纠结经济账的问题。”

朱教授显得有点失望,语气一下子低落下来。

“朱教授,这个项目,你有没有想过引入民间投资?”

吴皓试探着引出一个话题,想要聊下去,就得给对方一个希望。

“这种亏本的买卖,官方都不肯投,到了民间更没有人会愿意投了!”

“前期投入太大的问题,可不可以通过简化设备,降低基础建设投资,把项目的门槛降下来?”

参观了整个无土栽培区域,给吴皓的感觉就是,需要很多专业设备,还要有专门的人进行采样分析,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

林木种植利润低,是支撑不起这样一整套体系的,必须要通过创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设备的种类,用智能化代替人力,才有可能完成逆袭,把项目推广出去。

“看不出来啊,吴皓同学原来是个行家!...走,我带你们去看些东西。”

士为知己者死,难得遇到了懂行的人,朱教授心情一好,就带着两人去看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个大桶是根系培养槽,一棵树,一只桶,桶与桶之间用1寸PVC管连接...”

“每个桶里面都配了一个喷淋头,用于对根系补充水分和营养...”

“这个三米高的水塔,是营养物配比池,液体被抽上水塔,补充营养后,再流向底下的大桶,如此循环往复...”

“这个是树干固定器,防止大风刮倒树木...”

“这是总控室,装有空调,值班人员可以在这里监控液体数据...”

“......”

“这一套设备就是经过简化过的,我在这里试验了6年,成材了两批,木材质量优良,种植期缩短将近一半,化肥投放量减少13,不过整套设备还是偏贵,而且可维护性差,还是没有达到可推广的水平。”

朱教授向两人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成果,还把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都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朱教授,这个营养配比池能不能分成3个?等营养液在里面彻底稳定后再打开进行补液,一个补液、一个备份、一个配液,这样就能保证营养液的稳定性,也有时间去检测营养液数据,防止出现太大偏差,造成烧根等严重后果。”

“对哦...你这个建议很好!”

“还有这个总控室,能不能也撤掉,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到一台手机上,通过4G网络就能完成数据采集,这样又能减少一笔投入。”

“小吴,我觉得你想得太简单了,不过,如果能够实现,费用确实可以减少13,不过值班人员还是需要的,要不然没有人做化验,营养液会出问题的。”

“也就是说,还需要研发一套,自动化验的设备,来替代化验员,这个项目才能够实现智能化。”

“你说得对,化验是关键核心,可是化验员不好找啊,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留在山旮旯里受苦呢。”

“对了,还要研发一套专用的自动投药机,尽量做到傻瓜式,农民才能轻松上手。”

“呵呵...要是把你说的这些都办到,这个项目就真的能成熟落地了。”

“还有一点,这个项目并不一定要放在山上,荒废的土地、缺水的盐碱地、沙漠戈壁甚至厂房顶部,都适用。”

“对、对、对!无土栽培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密植,可以极大的利用小块土地,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朱教授,设备部分的问题,还有我没想到的吗?”

“还有一个最麻烦的事,供电!这里所需的设备,供电需求不统一,在用电条件良好的科研基地,不是一件难事,可一旦到了野外,就麻烦了,拉电线是很难的,太阳能发电又不能适配所有电源的需求,用柴油发电根本不现实,这个问题也是困扰项目,无法落地的硬骨头,很让人头疼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鸿蒙系统开始升级世界】最新更新章节〖第64章 被闲置的成果〗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97/1974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