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1/2)
怀宁侯府内的正堂之中,一片安静。>
不管是彭克,还是彭破虏,都在沉思着。>
今天彭破虏向彭克透露的事情,信息量还是挺大的。>
可以看得出来,洪武帝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想要削藩的准备了。>
甚至,削藩之事本就是洪武帝特意留给太孙巩固自身权威的。>
几位塞王的身份尊贵,若是能借削藩之事使其臣服于太孙,那太孙的皇位自然就会固若金汤。>
为此,洪武帝是做了很多谋划的。>
彭克现在细想一下。>
哪怕是前世的历史上。>
洪武帝先是清洗功臣,加强太孙的地位。>
后又将藩王的俸禄削减的只剩下五分之一,职权也被大幅度削减,再无手握重兵的能力,手中真正的班底少得可怜。>
以燕王为例,当时燕王哪怕在大本营北平,也不是可以一手遮天的。>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燕王起兵其实是有谋划的,是提前好几年就布局了。>
实际上,当时那个情况,根本不存在什么燕王提前几年就有预谋的筹备夺皇位。>
看看当时的局势就知道了。>
看似燕王好像是一个很有威势的诸侯王。>
但是从洪武二十五年之后,燕王手上就没有什么兵权了。>
北平省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北平省都指挥使掌一省之兵。>
光是这两个人,都足够对燕王产生莫大的危险了。>
以至于燕王起事之时,只有“令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等帅壮士八百人入卫!”>
藩王造反只有八百军队,这是准备了好几年的结果?>
对燕王来说,起义是逼到绝路后,不得不奋死反击的最后一条路而已。>
太孙登基后,明知道他志在削藩,但是燕王依旧在洪武帝驾崩后,派自己的全部子嗣入京,而且还将世子留在那做质子。>
登基后的太孙一道诏书责备,燕王便“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苏。”>
吓的只想装疯保命。>
为何?>
因为久经沙场的燕王知道,就自己这点兵马,别说和朝廷抗衡了。>
只要有皇帝的诏书,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都能很快将自己拿下。>
北平兵权在握时,燕王不反。>
三护卫兵马在手,他也没反。>
等到太孙将上下官员被调走的调走,迁职的迁职,兵马被夺。>
最后,在太孙磨刀霍霍,命北平都指挥使司拿下燕王的这种危急时刻的前一天。>
完全被逼绝路的燕王,才愤而起兵了。>
兵力八百!>
甚至燕王自己,起兵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能赢。>
只是不想做叔叔的就如此任由侄子砍杀而已。>
死,也要死得体面一些。>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
这一起兵,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太孙,以全国之力、百万之师攻打燕王北平一隅、八百将士。>
硬是耗了三年时间,百万大军越打越少,燕王的八百士兵倒是膨胀了数十倍。>
以诸侯起兵夺取天下者,三代以来,燕王可以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在他之后的宁王举事,比起只有八百士兵,凄凄惨惨的燕王,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涨了。>
但是还是迅速就被中央平定了。>
燕王这种靠八百士兵最终靖难成功的案例,本就是离谱到家的一件事。>
纵观靖难之役太孙的失败。>
有人觉得是书生误国,也有人觉得是大明战神李景隆开演了。>
但是究其原因,还是太孙其人懦弱犹豫,不懂军事,自大狂妄而自我酿就的苦果罢了。>
洪武帝自己已经事先把削藩的事都提前做好了处理。>
为太孙能当稳皇帝做足了工作。>
到太孙继承大统,天时地利人和且洪武帝的余威犹在,各地诸王已经不可能有反抗的实力了。>
正常来说,只要太孙继位后什么都不用干,谁敢主动反,谁就死。>
洪武帝给太孙留下的削藩准备,可比汉文帝给景帝留下的好一万倍。>
但凡太孙不要将削藩之事想得那么简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来,那藩王们是绝对翻不了天的。>
但是太孙的猪脑子实在是脑回路让人捉摸不透,自以为高明的将洪武帝为他的谋算和准备全盘推翻了。>
自己非要胡搞瞎搞!>
激烈变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的蒸汽大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七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200/2009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