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要你们助我修行!(2/3)
可付出如此代价,也要将宽济拿下,可见顺着这条线,能摸到大鱼。>
有鉴于此,李彦低声道:“再思兄,劳烦你去拜托沈机宜,让他带人认真看守案犯。”>
杨再思了然,却又有些担心:“元芳,你在这里……”>
李彦笑笑,取出唯识劲秘卷,就着火把的亮光看了起来:“放心,这里光亮,我正好看看书。”>
杨再思钦佩拱手,转身离去。>
李彦并非假装,是真的看了起来,并且很快投入进去。>
“一切诸法,无有实体,以我之心,识之万相……”>
前面一大篇理论知识,李彦看得似懂非懂。>
好像明白了些东西,又好像啥都不知道。>
但接下来的实践练法,他就在行了。>
“前五识,谓能了别外界对象的眼、耳、鼻、舌、身;”>
“第六识,谓有想象、思考等统觉作用的意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识,谓作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的末那识;”>
“第八识,谓作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的阿赖耶识。”>
唯识劲修炼的路线其实很简单,就是先练前五识,然后开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最后趋至“唯识无境,唯识所变”的境界。>
这门流派的精髓,在后世基本失传,因为相对佛教其他教派,难度太高,无形中就被淘汰。>
倒是留下了不少名词,被大肆运用,广为流传。>
李彦研究了一番修炼法门,心中了然:>
“怪不得窥基大师说唯识劲不能与军中劲力同修,确实是一动一静两条相反的路线。”>
“百胜劲为动之极,唯识劲为静之极。”>
“不过百胜劲我只得真传,没有秘传,而从唯识劲的秘传来看,这门劲法最终大成,却是由静转动。”>
李彦对比之后,萌生出一个念头。>
他想练一练这门号称最难修炼的佛门劲法。>
按照保守估计,会是无用功,但他根骨资质,天下第一,凭什么保守!>
说做就做,他站在原地,体内的劲力运转变化。>
以前大江大河般的气血奔腾之势减慢,开始收敛锋芒。>
起初很不适应。>
倒不是收敛锋芒不行,弓弦劲的会满弓里面也有类似的诀窍,上手并不难。>
不适的是静到极致的练功方法。>
百胜劲是绝不可能这样站立练功的,一定挥刀出击,即便是丹元劲,李彦也习惯了脚踏罡步,不断进击。>
此时却要按捺住那股本能,整个人变得越来越静,却又要随时把握外界的动。>
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尝试。>
终于,他的汗毛竖起,清晰地感到了周围的恶意和怨念。>
一道道眼神,就好似一根根无形的小针,刺在皮肤上。>
眼识。>
不仅是自己的目力增强,对于别人的视线目光,也能清晰把握,予以反应。>
李彦眉头顿时露出喜色。>
可下一刻,感应瞬间消失,把握不住。>
但心中还是高兴的。>
事实证明,能成!>
就在刚刚那一霎那,他感应到不仅是韦贞玄和扶风县上下,对自己恶意满满,就连站在身后,那些被迫护寺的僧人,也是如此。>
在僧人眼中,是这家伙来到寺内,发现舍利台座不对,一番查探,闹得鸡飞狗跳。>
最后还逼得他们与县衙对峙,怨念自然聚集。>
唉,不识好人心啊,这是为了排查隐患,防范于未然!>
“不过也好,就是这样的环境,才适合练唯识劲!”>
李彦隐隐明白,为什么现在佛门的僧人,别说精通,连唯识劲入门都办不到了。>
因为环境不同。>
玄奘创此法,是西行之路,豺狼虎豹环伺,各种自然灾害,人为危机。>
在那种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玄奘克服重重艰难,将自身的五感开发到了极致,培养出第六识,奠定了唯识劲的根基。>
反观僧人,生活安逸,不思劳作,根本无法体会玄奘当年的艰苦,除非天赋绝顶之辈,否则真的难以入门。>
此刻李彦福至心灵,就利用周围人的恶念,助他修行!>
“此人真准备跟我们耗一个晚上?”>
渐渐的,韦贞玄撑不住了。>
已经是后半夜,他听到身后传来声响,原本竖直的火把晃动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李元芳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要你们助我修行!〗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1/20169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