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攻下代地谋划齐地(1/2)
欲哭无泪的韩信突然说到:
“没有拿走我大将军的名号,还留了这些将军在这。
那我韩信还是大将军阿!”
一旁的张耳哭着:“都成了光杆司令了,还大将军呢!”
韩信计上心来,顿时微微一笑:
“把剩下的二千多人集结到大营,我要分配任务。”
一声鼓响,这剩下的这点人都集中到了韩信大营前。
韩信对着众人说道:
“你们,都那些钱财回去。
对你们各自的乡里人说:
只要报名从军,便可以来我这来拿银子。
而且,你们带来一百个人,我便封你们为百夫长。
带来一千个人,我便封你们为千夫长。
以此类推。”
众军士一听还有这等好事,便都回家宣传去了。
经过众人的宣传,效果很好。
十几天的时间里,每个人人都最少带来了一百人过来投军。
一下子,韩信的军营里就有了20多万壮丁了。
韩信经过一番选拔,挑选了其中的十万人。
另外十几万人留守赵魏之地。
便带着十万人马来攻打代地。
在代地与代军对峙。
驻守在代地的是代王,他手下的谋士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主张一面堵住道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韩信没有后援,一定会败走。
但是代王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这一情况,亲自率领队伍在一处山崖的三十余里外的地方安营扎赛。
尽管已经是深夜了,但他仍然在部署第二天的作战方案。
他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这山崖五里开外,排成一字阵势引诱代军。
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旗帜,连夜绕到代军的背后。
待第二天汉军和代军展开激战,韩信再一次的乘敌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汉军突袭代营,拔掉代军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
代军探马探知汉军背崖扎营,后退无路,马上察报了代王。
代王闻报,便嘲笑韩信犯了兵家大忌,竟将军队置于死地。
天亮以后,韩信布置完毕,开始从正面击鼓出击,代王与他的将军们率领代军全面出击,两军厮杀在一起。
这边战斗正酣,那边埋伏的汉军轻骑兵看到代军留下一座空营,就迅速闯入代营,拔掉代军的旗积,全部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战场上,韩信见难以速战速决,便率领汉军佯装败退,一直退到悬崖边的阵地上来,与悬崖边的一万军队会合。
韩信对崖边的将士大叫:
“各位将士,现在你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唯有拼死一战才可保全,随我一起杀敌立功。”
代军追杀汉军来到河边,原想把汉军赶进悬崖的。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的汉军后退无路,反而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代军打得大败。
代军一见汉军势不可当,就想撤回代营,却发现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
他们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代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
混乱之中,代王被生擒活捉了,代军数员大将被杀,代地的大将军也被汉军俘获。
韩信看到军士押着代王向自己走来,快步向前,亲自为他松绑,把他奉为宾客。
代王问韩信:“为什么要背崖结阵?”
韩信解释说:“只有把汉军置于死地,他们才会为求生而拼命。兵书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崖为阵,还说破代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却没想到居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况且我刚得到这帮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非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
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现在、赵魏代等地已经被韩信攻下。
燕国也降服了。
刘邦便派人来劝说齐国投降。
郦食其是有名的辩士,所以刘邦派他去。
一日,韩信在大街上游荡,遇到了一个白发老头。
老头看到韩信便叫着:“我非大将军不做。”
韩信闻言,便知道这是自己当年的话语。
于是来个老者答话。
“不知先生就任于何处?”
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聊斋开始问道】最新更新章节〖第139章 攻下代地谋划齐地〗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3/20341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