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这好端端的,我大清怎么就要亡国了(3/4)

败。”

多尔衮闻言,脸色一黑,只觉脸上隐隐有些挂不住。

这种田丰行为,显然让多尔衮心头恼怒不胜,但此刻女真已经人才凋零,多尔衮也不可能发作起来,只是暗暗忍住这一口恶气。

“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无些微益处。”郑亲王济尔哈朗沉声说着,在一旁为多尔衮解着围。

满达海身的和硕承泽郡王硕塞,皱了皱眉,高声道:“现在汉廷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如果不全力驱逐汉人,我们就有亡国之危,如今的确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

这位皇太极的亲生儿子,后来的庄亲王,执掌大清兵部、宗人府,虽然年轻,但已经展现出一些军事天赋。

先前,就是硕塞与勒克德浑,一同打退河北提督康鸿的前锋兵马。

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在一旁帮腔,说道:“是啊,七叔,这谁也没有想到。”

满达海面色淡漠,冷哼一声,并无再行出言。

当初如果听他一句,不贸然征讨朝鲜,岂会有今日之局面崩坏?

现在看看大清,还能再战吗?

而满达海之言一出,在场一众女真高层文武大臣,面色都是有些凝重起来,心头宛如蒙上一层厚厚阴霾。

的确,辽东两卫丢失,汉军的水师已经接近了大清的腹地,如何是好?

多尔衮脸色阴沉如铁,沉声问道:“现在诸位都商议一下,如何击退汉廷在盖州的兵马?”

郑亲王济尔哈朗拱手道:“摄政王,英亲王的兵马已经在回援路上,一旦兴兵归来,两路夹攻,汉军从水路而来,军需辎重运输不便,时间一长,定然不支远遁。”

满达海也拱手说道:“摄政王,现在应该举全国之兵,攻打辽东之海州、盖州,彻底驱逐汉军,不使汉军再行进兵。”

在场一众满清王公大臣都纷纷拱手相请,而汉臣汉将同样附和。

如今当务之急,那就是集中所有兵马,驱逐汉军。

多尔衮见诸王公大臣定议,转眸看向面容苍老的范宪斗,问道:“如今,范先生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殿中的满清一众文武群臣,都看不约而同向这位三朝老臣,只是满达海的目光中见着一丝冷意。

如果不是他三番五次撺掇摄政王发动征讨倭国、朝鲜之战,岂有如今糜烂局面?

当然,范宪斗是三朝老臣,于满清有开国之功,也不好当面指责。

范宪斗此刻本来不想回答,闻听多尔衮垂询,也只好硬着头皮,出得朝班。

毕竟,当初就是范宪斗建言的出兵朝鲜,如今连同出兵倭国一样,都是先胜后败。

当然,这里也不能全怪范宪斗。

主要是前线将校用兵不力。

范宪斗整理了下思绪,苍声说道:“如今天气已经转冷,汉兵应该不会再出兵攻我盛京,大概是等明年开春以后,用兵北进,彼时,汉廷京营大军自山海关出兵,与辽东水师夹攻一起,可形成钳形灭国之局。”

多尔衮闻言,目中现出一抹惊疑不定之色。

而殿中的女真一众王公大臣,乃是汉臣,闻言都是觉得,心神震惊莫名。

这好端端的,我大清怎么就要亡国了?

不过想了想,还真有可能!

汉廷已然今非昔比,如今水路一旦取得胜利优势,势必再次发动大军,出塞发动灭国之战。

殿中顿时陷入一股难以言说的压抑。

真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到了!

多尔衮面色凝重,说道:“如今怎么说?”

下方的一众朝臣,目光微顿,面面相觑。

范宪斗道:“如先前所言,一来两路兵马夹攻,驱逐汉军水师下海,如今正值冬季,天寒地冻,汉军定然据城而守,且南方水师畏寒怕冷,正是我大清八旗精锐收复失地之时。”

此言一出,殿中满清众文武大臣,面上现出认同之色。

这就是智谋之士,见地深刻不说,分析的策略的确具有不低的可行性。

“待明年开春,我大清准噶尔,和硕特三方共约兵马讨伐汉廷,汉廷势必震动,不会贸然出击辽东。”范宪斗苍声说道。

多尔衮闻言,面色阴沉不定,思索着可行性。

而殿中的满清王公大臣已经纷纷议论起来。

这就是合纵连横,以分担汉廷的压力。

多尔衮道:“先前,准噶尔与和硕特尚以部族尚在休养生息为由,并未兴兵响应我大清征讨倭国之举,明年可否会应允?”

先前,女真不是没有联络过,只是两部也有自己的问题,刚刚吃了一场败仗,还在恢复元气,如今过去了差不多两年,的确多多少少恢复了许多。

范宪斗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两部大汗不会不知,如果我大清灭于汉廷之手,接下来被剿灭的就是两部。”

此言一出,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范先生说的是。”

下方一众满清文武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红楼之挽天倾】最新更新章节〖第1366章 这好端端的,我大清怎么就要亡国了〗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4/204768/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