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陛下不可如此布阵(1/2)
崇祯在平原的独立小山顶上,第一次面对面的观察八旗和蒙古的军阵。>
此时此刻,崇祯才第一收起了轻视之心。他看来,京营可以平灭漠南蒙古,击退漠西蒙古。战斗力应该是能够碾压建奴的。毕竟现在皇太极父子两代人,连一个林丹汗都拿不下来。>
在他看来,建奴也不过如此吗。直到此时看到八旗的军阵,才第一次有了畏惧之心。>
第二天一早,双方都是五更造饭,大军随即出营。进入战场。>
车营整体前出,崇祯昨晚思考了一夜,他认为,车营的火器犀利。在火器的对比上是有优势的,而敌人的人数上,也要比京营多。>
崇祯认真研究了,杨凡之前救援多伦的战例。杨凡以车营为饵。吸引蒙古大军来围攻。利用车营的防御力强的特点,深入敌人的腹地。以消耗为主,等敌军被大幅度的削弱后,就可以用重步兵和骑兵发起反击,一战击败敌人。>
于是,车营在双方军阵对圆之后,迅速前出。>
这显然打了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皇太极没搞清楚,崇祯这是要玩哪样,就被车营抢了先机。>
车营前出至战场中央,立刻所有的马车屁股向外,伸展折叠的钢板,一座钢板组成的城池迅速的建立起来。>
这也得益于周遇吉,一直没有松懈的训练。>
杨凡的训示,一直是车营的座右铭。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皇太极眼看着极短的时间内,一座钢铁城墙就在这块平原的中心矗立起来。>
皇太极在正黄旗的黄罗伞盖下,用马鞭指着对面的车营,问道:“明国的皇帝就在那座大营之中吗。”>
李永芳赶紧回答道:“大汗,就在那里。”>
皇太极说道:“你们不是说南朝皇帝懦弱吗,今日他居然敢带兵御驾亲征,可见也是有勇气之人。切不可小看。”>
众人都拱手称是。但心里依然不以为然。大清和明军打了几十年了。哪一次不是,大明惨败。>
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八旗是一支多兵种混成的军队,其火器装备数量非常多,基本已经达到了一半的火器化。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军队的巅峰。>
当时的明军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八旗的军队,按兵种分为重步兵、轻重骑兵以及火器部队。作战之时,是先以女真重步兵为主。>
这些重步兵,和大明的重步兵完全不同。他们属于骑马步兵,每名步兵三匹战马,步兵骑马到达战场,然后下马结阵迎敌。>
很多读者对出身为渔猎民族的八旗,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误区,认为八旗士兵是以骑射见长,其实不然,以骑射见长的是蒙古军,并不是八旗兵。>
徐光启长期工作在对建奴作战的一线,对当时的情况十分了解。他曾对八旗有过具体的介绍:“八旗兵内着锁子甲、中间铁甲外面还穿一层棉甲,甚至连马也披重甲,其头盔能遮面,明军的弓箭火枪对八旗士兵造不成大的伤害”。>
“在与明军作战时,八旗兵首先会派出侦察兵侦察敌军和了解战场形式,然后根据地形选择合适列阵地点,士兵枪炮按旗排为三队,火枪步兵每行12人部署在第一线,前方是鹿角和长矛兵的掩护,左右两边是火炮与火枪骑兵的队列,其阵线完全是由火器构筑。”>
“战时众兵齐进,鸣金而止,齐发枪炮,如此九进至十次,火炮掩护,火器营、马步军循环连发火枪,期间不曾间断,被称为“九进十连环”战术。在不间断的火器射击下,明军阵型开始松动后,八旗重骑兵开始侧翼包抄冲击明军,等明军阵脚大乱逃散之时,蒙古八旗开始追击射杀溃散的明军。”>
一招鲜,吃遍天。早期努尔哈赤就是通过这一战术,起兵前三年,明军在关外,接连被打败,损失的军队高达十万之多,被迫退守城中自保,不敢与其野战。>
随着车营的运动到位,崇祯开始取代周遇吉发号施令。>
周遇吉也只敢低着头,聆听崇祯的教诲。而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但周遇吉看到崇祯的布置后,顿时,十分惊慌。他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劝说道:“陛下,不可如此布阵。此乃兵法大忌。”>
崇祯有些不悦的看了周遇吉一样。周遇吉黑红的脸膛,因为着急而涨红。>
“如此布阵,有何不妥。你这黑厮能看的明白。”>
“陛下,您的本意是利用车营的防御力强的特点,前出固守,吸引八旗来攻打。利用炮火优势,消耗他们。”>
崇祯点了点头,他还真是这么想的。>
“陛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现在的情况和定远侯当初扫荡蒙古是不一样的。定远侯当年是依水布阵。军阵坚固不说,还临近一条河,有水运的便利。敌人打不下来,也困不死大军。”>
崇祯点点头,当时是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更新章节〖1513、陛下不可如此布阵〗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5/205497/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