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西宁之战六(1/2)
却图汗细长的眼睛目光闪烁,再次确认道:“莫离根,你真的看清楚了。真是大师本人。”
“大汗,万万不会错的,我派人潜入法会去干活,那人这三天一直近距离接触过大师,反复确认,坐在法架上出发的人就是他本人。”莫日根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这一次要是活捉了大师,我给你记头功,赏赐给你骏马十匹,女人两个。羊五十头。哈哈哈,下去休息吧。我的勇士。”却图汗高兴的说道。
他和他的部众都是外蒙古的喀尔喀地区来的。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人,对高山反应远比汉人适应能力强。他对这种高原反应的了解也是十分深刻的。尽管他已经被杨凡的名声搞得,耳朵里快听出茧子了。
但是,他仍然认为,杨凡只是一个凡人。只要是凡人就不可能无所不知。他毕竟没来过高原,肯定不知道,平地的人到了高原会失去战斗力。而高原的人到了平地,也会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
却图汗并不是白给,他在喀尔喀也是有名的人物。
却图汗是喀尔喀万户南下的“绰克图台吉”,是继土默特、多罗土默特、永谢布之后入驻青海的第四个北元大部。
青海在明朝是专收蒙古战败的垃圾的。
根据太师淮王考证,《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1626)五月丙子条,三边总督王之采的一篇奏本:
“海酋之跋扈恶焰方炽…转深秋势必蠢动。加经哈儿罕窜入海上,火酋诸子黄台吉等与之结连,羽翼愈众,声气相依…”
所谓的“火酋”,指的是多罗土默特首目火落赤,而“黄台吉”,即其长子古鲁洪台吉,而“哈儿罕”是喀尔喀的另一种翻译。由此可见,喀尔喀万户的势力,最晚在天启六年以中期,就已经出现在青海地区。
但不能确定这支喀尔喀由谁统领的。
崇祯元年(1628)六月“先是肃州城外哈罕察库儿以三百人叩嘉峪关求赏…”此处的“察库儿”即“却图汗”,即喀尔喀万户的“绰克图台吉”。
当然,这只是汉文中记载的绰克图台吉最早出现时间,并非绰克图台吉进入青海的开始时间。
但崇祯元年六月前,绰克图台吉就已经活跃在肃州边外,这是可以肯定的。
他曾经是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最有权力的三个浑台吉之一。
他是札剌亦儿的第三子诺诺和伟征诺颜,的第五子巴喀来和硕齐诺颜,的独子。因信仰红教以及抢夺察哈尔溃败难民问题同土谢图汗分裂。
这导致他无法在土谢图汗部立足,被迫出走青海,占地为王多年。
现在,他的老家已经被杨凡占领了,尽管他早就分家跑到青海去了,但他仍然对杨凡恨之入骨。毕竟他的家族成员都在海岛上挖鸟粪呢。
整天臭烘烘的,这可不是台吉们该过的养尊处优的好日子。
“马上吹号,召集全部人马出动,三天内必须赶到昆仑山口集合。”却图汗大声吼道。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哪个派系能占上风,主要看他们的施主是谁。
显然五世大海大和尚,地位崇高的大师,他现在的施主是大明最有钱,最有实力的定远伯、征西将军杨凡。
杨凡捐献了二十万头牦牛和海量物资,还训练了五千喇嘛军为大师护驾。
对各派的大师们来说,这是一个拼施主的世界。
这可不是和硕特部的固始汗能比的,杨凡的大腿比他腰还粗。
而杨施主花了这么多钱,所求却不多。只是要求在青海挖虫草给他,在康区和林芝挖松茸给他。臧区搜寻和炮制藏药给他(主要是藏红花)。
只是提供些不值钱的东西,用来回报他的投资。
却图汗的大军大举出发时,杨凡正和大师研讨哲学问题。
杨凡已经上表给皇帝,请册封大师为海洋大和尚。前面追封四代。他算是第五代大师。
“杨施主,您确定却图汗会上钩吗。”大师放下茶碗问道。
“会的,他现在无处可去,青海是他凭实力唯一可以图谋的地区。其他地方他想都别想。他谁都惹不起,不论是是大明,还是和硕特部。这里是他唯一,努力一下可以够得着的。他不会放弃的。而在昆仑山口截击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打败王浩和喇嘛军,就可以趁势重新席卷青海北部,甚至占领河湟谷地这片膏腴之地也未可知。”
大队人马走出去不到三百里,天气忽然就变了。大风夹着暴雪袭来。众人赶紧把棉大衣都裹紧了。这是杨凡批的一万套棉大衣。这东西即使在高原上,也比他们披着的法衣暖和,毕竟棉花又暖和又轻,比氆氇(读音lu是藏地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以用作制作衣服、床毯等物品。)强多了。
这些军大衣外面还加了一层油布覆盖。没办法,这里的气候太极端了。
狂风吹得人都左右乱晃,瘦的差点被吹跑了。大雪里还夹着小块的冰块和雹子一样打的人生疼。到了晚上,勉强扎住营地。
王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更新章节〖1810、西宁之战六〗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5/205497/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