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高薪的抄写员(1/2)
这个时代普遍是聚族而居,家庭人口都比较多。
因为有了低价粮食保障,很多穷人也敢于生孩子了。
他们平时根本不敢生孩子,尽管天黑了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基本两口子也很少运动。因为人头税和粮食是极大地负担。
崇祯上次听了杨凡的忽悠,收回盐业专卖权,然后拍卖出去。
所得可以基本解决财政缺口,极大缓解底层百姓负担。
把农民的一切税收和徭役免除。他是十分动心的。
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一套能得以贯彻到基层,完全可以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
只要朝廷的财政不崩溃,其他问题都以解决。
就是解决不了,也能拖更久的时间。
但他胆子其实很小,生性又疑神疑鬼,过于小心谨慎。
他先把京城南北城内百姓的人头税和徭役取消了。
先看看效果和各方面的反应再说。
人头税是捆绑在华夏百姓头上几千年的枷锁,这个锁链一旦脱落了。人口立刻一夜之间暴增。
因为不收税了不说,家里两个小二,两个小三,都可以办粮本了。
以前为了逃避人头税,平价粮食也只是户籍上有的人才能去买。现在人头税取消了,他们立刻蜂拥去顺天府给孩子上户籍。然后跑去超市办粮本儿。
汪老石一家除了爹娘外,就是他和浑家两口子,带着是六孩子。最大的儿子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大儿子是唯一有户籍的孩子。所以他家只有五口人可以买平价的粗粮。可实际上家里有十口人,还是吃不饱。
但也比城外那些人强太多了,至少能吃半饱也该知足了。没见道路上的路倒们吗。
现在,粮店里的粗粮价格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一担杂粮涨到三两银子了。一斤杂粮等于25文钱!这可是粗粮啊。
一般的城市贫民,他们做工一个月也赚不到三百钱。这点收入,也就就够买十二斤杂粮的。
这么少的杂粮,就是混着野菜,全家人也吃不饱啊。也没法养活一家人啊。
幸好有兴禾超市的平价粮食,一文钱三斤的玉米已经卖了三年了。十口人,可以买到五口人足够吃饱的杂粮,现在也能吃个半饱。
可是其他福利上,就差很多了。想改善一下生活是十分捉襟见肘的。因为凭票购买,数量太少了、
例如肥猪肉和豆油、咸鱼,如果是十口人,一个月,就能平价获得一斤大豆油、二斤肥肉、一年五十斤咸鱼干。这可是家里非常需要的东西。
一斤大豆油,可以每天做饭时,在锅里点上一点。让一家人都尝点油水。
二斤肥猪肉,以炼成宝贵的油渣和猪油,可以长期保存。
一年五十斤咸鱼干也不得了。可以每天早上做野菜杂粮粥的时候,用搓板搓下来一些粉末到锅里。
他们根本买不起官盐,京城有没有私盐贩子活动。
这些咸鱼是他们唯一获得食盐的途径。从事体力劳动必须要摄入一定的食盐,不然就没有力气干活。
汪老石作为一个石匠,是专门刻碑的,也就是把文人的文章刻到石碑上。这属于高级手艺。
首先石匠必须识字,而且能写出一笔好字。对书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要不然,刻出来的碑文好看不了,传神不了。
技艺高超的石匠,虽然是匠人,其实也是个艺术家。
他一个月能赚一两银子,算是高薪了。可是,他家人口多,一个月下来可得不少嚼谷儿。
好在这些年工程多,没手艺,有一把子力气也行。四九城里和南城的贫民,基本都找到了工作,这些三年他们过得比城外好多了。
汪老石带着孩子们办完了粮本儿,回家拿了粮食口袋,和浑家两人带着大儿子,立刻就往地安门的兴禾超市总店跑。
这一次要把以前没有资格买的物资都买回来。
“师哥,嫂子,你们先别走,师傅让我来找你。”一个瘦高的汉子大声喊道。
汪老石转过身,一看是他六师弟曾友明,也是个石匠。
“师傅好多年不联系我们了,咱们都出徒十几年了,他找我干啥。”
当学徒苦啊!具某当过学徒的吐槽,几乎白干好多年不说,还挨打挨骂的。给师傅喂狗,给师娘倒尿桶、洗衣服。脏活累活全得干。
“好事,这回事好事啊。大师兄。”曾友明兴奋的说道:“皇上准了定远侯的上书,说是要搜集全国的图书文献,让各地百姓献书。要编纂一部类似永乐大典的类书。好像叫什么大明图书文献集成。”
“翰林院成立编纂司,温体仁阁老任亲任总编纂官,黄道周、徐光启、刘宗周大人任副总编纂官,集合天下博学鸿儒千人,抄写万人。马上就要大规模修书了。”
汪老石没明白,问道:“咱们都是石匠行会的,学的是刻碑。修书和石匠有啥关系。”
“大师兄,咱们都写的一手好字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更新章节〖1829、高薪的抄写员〗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5/205497/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