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清货(1/2)

江皓瞧了眼天空,似乎有些天色阴沉,往往这个时节快到夏天台风季,涨潮的海水,集中的下雨潮也快要来了,广东闷热的酷暑,就如暴风雨来临前的疯狂,让人感觉有种喘不过气的逼仄。

背着厚重的茶叶袋,屋里仅剩的一袋茶叶这两天也要尽快清掉了。

趁着夏季喝茶的需求增大,茶滘街附近的卖花人和糖厂的工人都会过来买,毕竟苦力活干得多,茶便是消暑的最佳利器。

茶滘街独天得厚的地理位置在于这里很多往来的各地茶商商贩,批发商经销商一堆,谈事情也需要茶叶,虽然他们卖的比不上正规茶行的好茶,但是这样野生的山茶也是不可多得的。

谈生意的人们越多,卖出去的几率就越大。毕竟在广东流传的俗话常说:“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饭桌上喝酒的是山东人,谈生意谈不谈得下来看的是酒量。但在广东,谈生意都在一些小饭馆,大排档,或者茶行的茶室里,摸着茶杯成交的。

江皓和番薯昌把茶叶一放下来,四周就来了三三两两的人,凑上来左看右看,他急急忙忙把茶叶袋口打开,看客伸手抓了一小把,凑到鼻端嗅了嗅,清香味从鼻腔直通到肺腑,这种野生山茶,的确味道独特。

这三个人背着布包,手里还提着一袋袋茶叶,江皓心想,这几个人可能是倒买倒卖的批发商了。

看对方闻茶的姿势颇为熟练,江皓脑子迅速的运转起来,想着拿什么做切入点。

“你这茶,杀青得还算彻底。”只见那人把茶叶倒回袋子里,拍了拍手里的茶叶碎后说。

果然是行家,江皓心想。

清了清嗓子后便回道:“肯定的,我们采用的是老式炒菜法,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控制在180-200c,投茶量在05到1斤左右。”

江皓话音刚落,那人眼神便上下打量着他,看着江皓一身褴褛的样子,年纪轻轻乳臭未干的模样,实在看不出对茶叶如此有研究。

说出来的制茶方法头头是道,杀青的确是他们看茶叶品质其中一个核心点,如果杀青不彻底,茶叶会有臭青味,但杀青如果太过火,茶叶不但会失去其营养价值,还会因为过火而产生一股焦味。

有些茶需要焦香味,像岩茶通常都会采用碳焙的方式,焦香味就会为茶叶口感加持。但野生山茶,尤其是绿茶,其养分一旦被剥夺,口感就会很差,除非是铁观音,比较多人开始采用碳焙的方式,但对于这类质朴自然的茶叶,更应该采用保留原始口感的炒茶方式。

这个品种的茶叶,保留了一种嫩香。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所以在那么多人都卖那些烂大街的茶叶种类时,这类茶往往很难得。

那人沉吟了许久,想到这里,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江皓,便说:“这茶多少钱?”

“3蚊一斤。”江皓刚说完,只见那人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那袋茶叶。

那人眉头皱了一下,看了眼自己手上的茶叶,似乎有些踌躇不定的样子。

江皓趁机说道:“我看您是批发卖的吧?这成行成市,只有我们有这野生山茶,您找不到第二家。”

三个人中,其中矮小一些那个微微扯了下那人的衣角,轻摇着头,似乎在暗示他不要轻易出手。

看来,是预算超了。江皓紧盯着他们脸上每一个微表情,再看了眼这唯一一袋剩下的茶叶,是散卖还是一次性清仓,就看这次了。

逮着机会使劲推,人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推一把,就最容易成交。

想了想话术,他想起老张教他的一招,言犹在耳。

当别人选择困难时,跟人沟通千万不要用选择题,要用肯定句,人的心理就这样,如果别人没有给他选择的空间,给他肯定的语气,他就会跟着你的方向做决定。

“老板,你也觉得这茶叶很好对吧,这袋最后一袋了,再不拿,后面要等货就要两个月了。”

肯定商品价值,制造紧张感,这是销售的基本技巧。

那人扭头看了眼身后提醒的同伴,轻轻拍掉他扯着衣角的手。

再从袋口里抓了把茶叶,在微弱的天色日光里看了眼茶叶的成色,茶叶不是那种太黄太青绿的,恰到好处的褐色,鼻端再次凑近嗅了嗅,味道清香且有种经久不散的感觉。

看来他没有判断错,这是光照和水土非常充足的地方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好茶,且不说炒茶技巧,单凭这样的味道就能判定茶叶的生长环境不会差到哪儿去,甚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在广东这种比外地日照时间要长的地方,水份充足能使土壤松动且适合种植山茶的地方并不多。

他们走南闯北那么多年,茶叶也喝过不少,就算是茶叶被推销得天花龙凤,闻到的味道或者品尝过的都没有像这个茶那样一见钟情,味道让人念念不忘。

但是的确如同伴提醒的那样,他们已经提前入了好几袋货,手上提的就是样品,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茶滘往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章:清货〗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07/20703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