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感恩戴德(1/2)

巡抚衙门,后堂。★

湖广巡抚李郁召集了湖广提学衙门和湖广三司衙门的堂官们齐聚一堂,一边喝茶聊天一边谈论着此次乡试的结果,话题的焦点自然是襄阳府考生夺得了五经魁中三个魁一事

作为乡试的外帘官,李郁等湖广地方衙门的官员事先并不知道榜单上结果,他们也是在张榜后才知道榜单的内容,着实被襄阳府的考生夺得三个“五经”魁的事情吓了一跳:

三名经魁来自同一个州府,这可是破了两京十三省乡试的天荒,大明自立国以来还从未生过这种离奇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乡试的官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帘官,另外一类就是外帘官,内帘官主掌誊抄和批卷,定考生名次,外帘官负责监考和维护秩序等。

早在上击败了方云、沈伯诚和杨仁孝就是最好的明证。

“想不到李解元不仅心忧君国还满腹经纶,实乃我大明之幸!”按察使吕崇德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向李郁恭维道,“咱们湖广能出此人才离不开巡抚大人的教化,大人功不可没呀。”

“巡抚大人劳苦功高,必将流芳湖广,为世人所谨记。”现场的官员闻言纷纷开口,争先恐后地拍着李郁的马屁,这使得李郁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得意的神色。

严琰不动声色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慢条斯理的品着茶,他乃万历皇帝派来湖广督学的钦差,自然用不着巴结讨好李郁,况且他身为工科给事中有着自己的骄傲,不用看李郁的脸色行事。

其实,在严琰看来襄阳府之所以能出人意料地在乡试中夺得三个经魁,完全是李宏宇和赵欣的异军突起,跟李郁乃是襄阳府、江口县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李宏宇以前默默无闻,而赵欣是转校生,根本就没有引衙门的关注过。

说实话,李宏宇和赵欣的优异表现着实出乎了严琰的预料,虽然严琰主持院试的时候跟两人打过交道,但只是觉得两人有些优秀而已,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李宏宇和赵欣竟然能在乡试中力压群英夺得了解元和亚元。

严琰主持了湖广十七个州府的院试和科考,因此对各州府考生的实力可谓是了如指掌,从院试和科考的文章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方云和沈伯诚,认为两人的实力要高出其余考生半筹。

至于李宏宇和赵欣,跟杨仁孝、韩泰和徐韬等人属于一个档次。

可现在看来严琰现自己低估了李宏宇和赵欣,换句话来说李宏宇和赵欣在先前的襄阳院试里有所保留,故意隐藏了实力,这怪不得两人没有参加科考了,这使得外界严重低估了两人的实力。

严琰非常清楚,李宏宇和赵欣夺得冷门“五经”魁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那些“五经”,由此看来两人都属于那种博学之人,对至少两门“五经”非常精通。

另外,李宏宇和赵欣在上击败了方云、沈伯诚,这意味着两人的综合能力要胜出半筹来。

因此,严琰心中感到非常开心,很高兴自己任期内湖广能冒出来两个实力雄厚的士林新秀,期待着两人能在会试时再创佳绩。

与此同时,贡院里的内帘官们也聚在一起议论着这次乡试的结果。

面对襄阳府考生夺了三个“五经”魁并且包揽了解元和亚元一事,内帘官们无不感到震惊,因为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从未生过。

很显然,由于大明乡试对前五名采用的是“五经取士”的规则,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个州府里有数名出类拔萃的考生,但由于同一州府考生所选的本经通常一样,故而不可能包揽解元和亚元,更别提夺得三门“五经”的魁。

主考官郑林和副主考武元昊开始时也没想到会生这样的情形,要知道五经魁的文章经过批卷官的层层选拔才选出来,直到公布考卷上的考生名字后两人才意识到出了大事,万万想到襄阳府一下子就三个经魁简直令人大跌眼镜。

为此,郑林和武元昊仔仔细细地查看了李宏宇和赵欣的文章,不仅经魁实至名归,更是写得异常漂亮,使得两人不得不公布这个大明两京十三省乡试历史上从未生过的怪事,势必将引全国士林界的轰动。

不过,郑林和武元昊并不担心受到外界的非议和质疑,因为李宏宇和赵欣的考卷实在是无可挑剔没有任何的瑕疵,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字体也端正大方,完完全全凭的是实力取胜。

相对于现场震惊的人们,来自襄阳府的批卷官们莫不欣喜若狂,扬眉吐气,他们都是襄阳府各州县从事官学教谕的官员,自然希望看见襄阳府的考生在这次乡试中取胜,这可是莫大的荣誉。

尤其是来自江口县的批卷官,更是意气风的接受着众人的道贺,乡试的解元和亚元竟然来自同一个县,简直就是开天辟地般的神奇之事。

很显然同一个县的考生都会选择相同的“五经”作为本经,这意味着单单经魁之争就使得一个县只能出一个前五名,更何况包揽解元和亚元了。

况且,令江口县的批卷官们都感到诧异的是,李宏宇和赵欣仿佛约定好了一般,竟然都选择了冷门的“五经”,不仅一鸣惊人,还因此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权驭大明】最新更新章节〖第153章感恩戴德〗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19/21903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