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开元大典(1/2)
一队吹号的盛大礼宾队,夹杂着几列乐队与人流,拖曳着一溜长长的盛装车队,正由朱雀大街自南向北徐徐而来。
放眼望去,目力难以及至尽头,只见不断的从远处行来,不断的穿过大街两旁边稠密的人潮。
队伍中不但有各类杂耍高跷表演助兴,更有花样繁多的舞灯游戏队伍;
其中甚至穿插着许多胡人面孔,以及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方人,这些胡人西方人,也有不少绝活;
有的演奏一些中原甚少见到的金属乐器,有的表演传自西方的扑克游戏,以及神奇的马戏魔术等等,凡此种种,令人目不暇接,因而哪怕以朱雀大街四十丈的宽度,也因人们争相目睹,驻足流连忘返而显得场面拥挤不堪。
此刻大街两旁拥挤的人群,都在争先恐后的想要挤近些,目睹这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盛景。
偶尔会有一些胆大顽皮的孩童,在大人乐而望返,疏于看管时,倏乎间钻进礼宾戏耍队伍中;
在大人心惊胆战的目光中,不时嘻嘻哈哈的在其中钻进钻出,队伍中的人见此也不会去管,只是小心避开。
毕竟这只是一场盛宴,并非军阵那等严肃萧杀场合,勿需那般严肃,正要与民同乐,这也是新皇登基开年所班下的旨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句话正是新皇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说到这位新皇,也算是一位开明君主。
自登基之日起,史称天宝元年,新皇本身年方二十出头,正是青春热血,精力充沛的年龄。
故锐意进取,正打算革新旧疾,开创一番新局面。
故此甫一登基,便班下一道圣旨,除贯例的大赦天下外,决定在元旦华表之时,于京城长安,举办一场召示本朝,百年盛世繁华的开元吉庆活动,并且于元旦吉时,由新皇率领文武百官,于渭河南岸祭酒敬天!
这次活动盛况空前,规模盛大,新皇鼓劢举民同乐,共同参与。
同时开放皇宫三日,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参观游览,这可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首次开放,故而引得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商贩旅人,赶赴京城。
造成前所未有之盛况,可谓百年开泰,三春吉祥之盛世昌景。
当然皇城内的一切官署,全数暂停办公,重要日常衙署则移至西内苑,暂时办理公务。
而宫门承天门,仍是闭门谢客,谢绝游人擅闯,否则照样是要掉脑袋的。
当然除了别有居心之人,无人会特意前去试图靠近,有重兵镇守的门户,承天门。
这场活动由朝中大员,户部尚书左青彦负责统筹策划,为此左某人费了不少脑筋,可谓是禅精竭力,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曾在新皇跟前哭诉,声称若是再来一次,恐怕自己只好提前告老还乡了。
新皇为此哭笑不得,只好答允自此之后,不再举办此类活动方才作罢。
此事引起的轰动,早就流传各地,因此造成硕大的长安城,对于涌入的人流,仍有难以尽数容纳之感。
此情此景恐经此再难重现于世。
此时原本因缘际会,或是将此消息早就抛之脑后,而恰好来至此地的人们,纷纷因此好奇而驻足,或询问左右。
总有本地居民,万分自豪的夸耀,新皇亲民之举,自得意满之情溢于言表。
而空中,更有那各色花瓣花雨,不是纷纷扬扬的洒落,更是凸显得一副美仑美奂的盛世繁华图景,驻足观看的人潮也是开怀不已。
“哎,这位兄台,可否告知一下,这是因为何事,如此热闹非凡?”
被人打扰兴致问及的黄衫文士,头也不回的自顾自答道:
“此乃朝中户部左大人,遵照新皇旨意举办的开元吉庆大典,为的是庆贺我朝百年建朝盛世,同样也是庆贺新皇登基,双喜临门!”
说完才方才貌似不经意的,回头扫了一眼,想要瞧瞧这是哪个外乡来的愣头青,这么孤陋寡闻。
连这么盛大的节日喜庆活动都不知道,双耳闭塞至此。
却只见到呈现眼底,只是一介衣着普通的少年郎,形象毫无特色,甚至带点土气,只是模样倒算是清秀周正。
如此仅仅只是瞧上一眼,当然便再无兴趣去瞧上第二眼,心忖这小子与己何干,哪有兴趣管那闲事,能有瑕回答一句已算自己有礼了,遂复又把目光投往更吸引人的精彩节目上。
而这位模样清秀,外表略显土气的少年郎,自然就是空林了。
至于为何如此特意发问,为的当然是给时刻跟踪关注自己之人,释放一个虚假的信号。
只有因为他是初临此地,才会对早有筹备的大典,不曾耳闻,如此才符合他的新身份,逻辑上也才能说的通。
暗中对于自己留心之人,才会不对此新身份起疑。
也不枉费自己这几日里,辛苦的每天去跃马桥上报到,还要装模作样的和从前一样,兴致盎然的一如既往去研究。
对于已经有所收获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戏语】最新更新章节〖第九节 开元大典〗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30/2307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