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回京(1/2)
6烁听卫夫子说他可以回京考试了,倒是有些惊讶。??
说实话,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
他从开蒙到现在,学习时间满打满算也才五年,虽然他因为穿越的缘故,开了些小小的金手指,在孩童时期比别人能坐得住些,学习的效率高些,但6烁并不认为这样的他会比别人厉害多少。
他可是清楚地知道科举考试的残酷性的。
仅仅拿他要参加的童生试作为例子。大齐正规的科举考试只有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而童生试并不在其中,它仅仅是考生取得秀才资格的预备考试。
而就是这样一种最低级的考试,考生也需要历经县试和府试这两场考试,并且每一场考试的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一,考生只有全部通过方能取得童生功名。
关于这一点,6烁还曾特地去翻阅过史书。因为对于“府试”这一称呼,6烁觉得有些奇怪。
据6烁了解,现今的地方制度为县、州、道、路四级,并且从唐朝至今,并没有“府”这一级治所,何来“府试”一说呢?
后来他专门查阅了唐宋两朝关于科举制度的记载,才现其中的奇怪之处。
唐宋两朝并没有“童生试”这一说法,这两朝最低一等级的考试即是院试。而童生试则是大齐朝立国以后才设立的两级考试制度。
6烁觉得,这可能是穿越者皇帝的手笔了。
毕竟在现代的时候,6烁是听说过“童生”的,许多人拿“制度也照搬过来。
6烁内心思量了一番,觉得心里还是有些不确定,就找到了卫夫子,把心中的担忧说给他听。
卫夫子听了6烁的话,抚了抚胡须,笑望着站在他面前的锦衣少年。
小少年谦逊的立着,虽然才刚刚虚十岁的年龄,但因为从小锦衣玉食、又坚持习剑,身量已经出同龄人许多,整个人看起来纤瘦又结实,充满了年轻的活力。
卫夫子和蔼的笑了笑,说道:“你要对自己有些信心!这些年来,你的聪慧和刻苦老夫都是看在眼里的,区区童生试,对你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卫夫子眼神和煦,充满着鼓励。
6烁听卫夫子这样说,有些赧然,他一直觉得在古文方面,自己是比不上这些原生原长的古人的,如今一提到考试,就生出退缩之心来。
6烁低声说道:“京师藏龙卧虎,权贵清流集聚,其中不乏才学出众者,学生虽然也很刻苦,但总觉得人外有人,怕是难以脱颖而出。”
卫夫子听到这里,负手站了起来,走到6烁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6烁被这一拍,不由背挺的更直。
卫夫子双眼泛着亮光,愉悦的笑着说道:“你这话说的不错!但老夫这些年来,常常带着你上玉罗山拜访唐老丈。你可知他是什么人?”
什么人?名满天下的大儒!
6烁已经知道卫夫子要说什么了。
卫夫子没给6烁回答的时间,他接着说道:“如今前朝泰半居于高位的进士都曾拜在他的门下。这样的大儒,你能接受他的指点,这可是京师的那些子弟都比不了的!你从他那里学到的,就是日后参加乡试会试都尽够了!你现在要担忧的,可不是考不考得上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争取夺个小三元。”
6烁听到这里,低头仔细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自己太过小心了。
有这两位名师指点,自己也刻苦了这么多年,他还怕什么?
“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你要谨记这句话,切不可妄自菲薄。”卫夫子看出他的踌躇,最后又告诫他道。
6烁受教,就坚定地点了点头。
卫夫子也不耽误,当日就将这事说与6昀听。
6昀微一思索,觉得如今考试最好!趁着6烁年龄还小,早些考中秀才,就能多一些去桃山书院求学的时间,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事情就这样定了。
因为县试就在二月中旬,6昀和袁氏就决定,等元宵节一过,袁氏就带着6烁和6舜英先行回京。
至于6昀,则要等到六月任满才能离开怀州。
6家二房在河北道生活了五六年时间,置办下来的物品不可谓不多。
因为6昀还要停留一段时间,所以袁氏就只嘱咐丫头婆子们将三人的日常用品及摆件玩意儿之类的东西收拾出来,其他的则要等到6昀回京述职时一并处理。
尽管如此,箱笼依然堆满了十来条官船。
袁氏带人热火朝天的忙活着,6烁则要跟同窗孙哲告别了。
孙哲这人本性淳厚、又坚韧刻苦,6烁这三年来与他相处的很好,又受他学习态度的影响,进步很大。所以一时要离开,倒很是舍不得。
孙哲原籍在沧州,如今就住在怀州6府跟着卫夫子学习。他现在学问已经很好了,照卫夫子说的,他明年就可以下场试一试了。
只是沧州距京师还是比较远的,坐船都要七八天时间,这样一来,孙哲跟着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贤臣养成实录】最新更新章节〖第040章 回京〗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35/2358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