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宝藏(下)(1/2)
现在赵构毁诺欲杀岳云和张宪两人,那些早就痛恨赵构不仁不义的岳家军亲信,哪还能按奈得住,便组织了一批江湖高手劫狱救人,可惜那赵构爪牙秦桧授皇命安排了伏兵,一众高手只有王重阳、上官天南、岳云三个年轻人,在其它人的舍命相护下逃出了天牢。
而后岳云隐姓埋名与王重阳、上官天南三人改投了,另一个北伐义军韩世忠部。至于岳云为什么不起兵反宋呢?一是岳飞的遗命不准,二是岳飞的三子岳霆、四子岳霖、妻子李氏都被做为人质掌控在赵构的手上。
一心想着与金国讲和的赵构,在收回了岳飞的兵权后,怎么有可能再放过其它几路义兵,在南宋与金国的双重威逼下,几路义兵不是被整编便是相继败亡。
韩世忠之后,岳云、王重阳、上官天南三人又发举过几次北伐义军,可惜没有了南宋这顶名义上“红帽子”,三人组织的义军成了官府口中的流寇强盗、乱臣贼子,哪还有生存的空间。
屡战屡败,义举又不被百姓所理解,三人心灰意冷之下,就选择了蜇伏,王重阳取走了一半武穆宝藏(主要是金、银、钱饷)和《岳家枪法》隐居终南山古墓,之后就创立了全真教;上官天南取走了另一半宝藏(主要是珠宝、古董、字画)和《武穆遗书》投身于铁掌帮,后来继任了帮主之位;岳云大隐隐于市,加入了丐帮,常驻金国属地,收集情报,以备它日时机来临,三人再举兵北伐。
没想到南宋、金国一和谈便尽显诚意,一谈竟和了六十年。这却让南宋的很多百姓感慨赵构当年杀岳飞是杀对了,不然哪来的六十年和平安定的生活。
赵构的选择对不对?岳飞死后,南宋又存在了138年,比金国的寿命还要长,最后在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之下垮台,也不算太丢人了。而且,从年头来看,南宋比灭掉自己的元朝的寿命更长。
若是当初岳飞北伐成功,金国真的像威胁赵构那样放回了钦宗,南宋的局势又将如何呢?数百年后的明朝,蒙古人就把俘获的明英宗送回来了,不久就发生了英宗复辟。历史事实证明,前任皇帝搞政变相当的容易,容易得就像是闹一场家务事。
赵匡胤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身为赵家皇室子孙的赵构自是万分的明白。从1127年赵构登基,到1141年处死岳飞,短短14年间,小的不说,几近将赵构拉下马来的,大规模的内部兵变,赵构就经历了三次之多。
在赵构的心里,岳飞会反叛吗?不一定。那么,岳飞不会反叛吗?也不一定。即使是岳飞不想反,他的部下也可能会反。当年的赵匡胤就未必想反,但他的部下为追求富贵,非拥戴他当皇帝不可。
最后就闹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不想反也得反了。更何况,岳飞对皇帝的议和政策是有意见的,对不增加自己的兵权,也是有不满的表示,竟敢冲皇帝撂挑子。
南宋初期的军事体制缺乏节制手段,主要依赖于部下的忠心,岳飞的心中有了不满的影子,这让皇帝如何安心?最要紧的是,岳飞拥有反叛的实力。岳家军有十万兵马,占全国兵力的四分之一强。
而且,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极强,民间声望也极高。敌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本人饱览经史,礼贤下士,温和有礼,为人清廉,赏赐一概分给部下。这简直就是活圣人。岳飞死后多年,他的众多部下还聚在一起,联合起来为他申冤,并且哭声震天,场面感人——可见岳家军多么的团结了。
这支军队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联想一下赵构对金国第一名将金兀术的评价:“虽然强大,专以杀戮残忍为能事,不顾人心向背,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然而岳飞该有多大的作为?
这样的暴力集团不反则已,一反就会天塌地陷。哪种老虎最安全?死老虎最安全。是老虎就该死。在这个意义上,岳飞得到的“莫须有”的罪名就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罪名了。
宋太祖说,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酣睡的是一只猛虎。至于具体手段,究竟是“杯酒释兵权”好,还是流血杀人好,也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面对弱者,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漠烽烟】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章 宝藏(下)〗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40/24054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