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烂摊子(3/4)
烫了卫王的嘴,嘴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如雨后春笋般烫起一个大燎泡,他“哎呦”一声,手一晃水洒出来烫了手,茶碗落地摔了个稀巴烂。小宫女赶忙上前收拾打扫干净。
明安将军赶忙打圆场,呈上折子:“殿下,这是蒙古部今年进献的岁币清单!”
卫王捂着嘴,哼哼唧唧地摆摆手:“让他们去馆驿休息吧!”
成吉思汗站起,又一拱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告退!”说罢雄赳赳气昂昂大步流星走出堂去。
这时,卫王蓦地站起,怒道:“什么大蒙古国?谁封他的成吉思汗?!这清单上粪巴牛牛爬过似的尽是些什么玩意儿?”(反应迟钝,估计是pu运转迟缓。)
明安将军答道:“据说是铁木真新创制的文字。(简体汉字书)”
卫王越思量越生气,拍案怒骂道:“他见了本王为什么不下跪?嗯?!”
明安将军躬身后退:“殿下方才就应该指责他的傲慢无理。”
卫王:“哼,我回中都就要奏明皇上,征付这头该死的蒙古野驴!”(动不动就喜欢给上级打小报告的卑鄙家伙着实令人厌恶!)
卫王一回国便添油加醋地讲了成吉思汗一大堆坏话,可惜整天沉溺于肉林酒池、单龙戏群凤的金章宗身体过度透支亏空,累成了一个病秧子,哪还有工夫去教训蒙古人?
通过亲自走访调研,成吉思汗了解到卫王永济当之无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绣花枕头,徒有一副好皮囊,可满脑子都是糠,用草原人的话来说就是满肚子都是羊杂碎。卫王永济黔驴技穷、金国上下腐败无能,使他认识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似强大、唬人,实际上却是不堪一击的空架子。(铁木真的这条心得感悟与毛润之同志的著名论断英雄所见略同)他清醒地意识到打破一百多年来草原上流传的金国不可战胜之神话的时机即将来临了。
大家再来看看金朝末期的真实国情——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猛安谋克*这本来是金国强大的根源,可是到了金朝后期,猛安谋克户既不会耕田,又不能打仗,生活腐化堕落,军纪败弛,游手好闲,整天提着个鸟笼子到处遛鸟,兜里有两个闲钱就猴急猴急地跑去斗斗鸡、聚众赌,照顾照顾烟花女子的生意。
这就有看官说了,这副德性咋跟晚清八旗子弟似的,没错,这群腐化军人正是八旗子弟的祖宗大爷们。
军官十有八九都是出身豪门贵族或者与朝中权贵沾亲带故的关系户,没有背景是爬不上去的。一打仗这帮干部吓得直哆嗦,一个个逃得比兔子还快。可平日里却威风凛凛,以欺负、勒索手下士兵为乐。
军制极其混乱,设了很多军官,十羊九牧,发号施令的人比干活的人还要多。每谋克有25人,其中不干活混饭吃的关系户就占了近十人,剩下那些没背景的士兵不仅要干自己那份活,还得连那些关系户的活也一起代劳。
而且健壮的士兵平常是不大容易见不到的。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被叫到军官家里去挑水、锄地、垒猪圈做私差。
你别看这样的军队战无不败功无不溃,可欺负起老百姓来那可是一等一的能手,军官勒索士兵,士兵转而强掠百姓。假如你听到邻居家的门被踹得“嗵嗵嗵”直响,那可不是要饭的来讨饭来了,劝你赶快把大门插好藏起来,那帮怒吼的士兵又挨家挨户地敲门要钱来了。
众所周知,每逢国家危亡之际,免不了会出现财政赤字、经济危机等现象,但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像金国末期这么雷人、这么严重的。金章宗时,因对北方连年征战,修筑界壕边堡,恰好天公不作美又发生了洪灾,经费严重匮乏。
没钱花,那滋味是很难受的!聪明的金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个经济包袱转嫁给可怜的老百姓了。朝廷采取的办法就是开足马力勤奋地印刷钞票。由于入不敷出,交钞只发不收,民间称其为“老钞”。
手里攥着这种“老钞”的百姓,就跟手里攥着一大把“白条”的农民兄弟的心情是感同身受的。一大早起来吃个早点是挺困难的一件事儿,你得背好几麻袋的老钞,目的倒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换取一个小小的烧饼。
蒙古军攻进来以后,国土日缩,军费大增,朝廷越发加大印钞速度。交钞贬值,老百姓抵制使用,聪明的金政府又改换名目发行“宝券”、“通宝”之类,钞越发越轻,面值千元的大钞仅值几分钱,比倭奴用的日元还下贱。
聪明的金政府深谙敛财之道,在疯狂印钞票的同时,想方设法搜刮百姓民脂民膏。等到南迁之后,皇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漠烽烟】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章 烂摊子〗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40/24054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