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蒙古诸将建议乘胜攻克中都,成吉思汗没有答应。他认为目前中都城坚兵众粮食多,时机尚未成熟,不如四处抢掠,继续消耗金朝的人、财、物力,等将它耗成一个空架子,再轻而易举地拿下中都。
二月,他派人进中都迫使金宣宗议和犒师。金宣宗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到尚书省商讨议和之策。术虎高琪头脑一发热,愣是要孤注一掷率军冲出城去把蒙古人杀个片甲不留。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赶忙力劝说:“(术)虎哥,千万不要冲动!大金国祖宗社稷安危,全在此一举,一定要想好了再作决定。现在我军士气低迷,他们的老婆孩子多在附近诸州,士兵身在城里心在外。万一打了败仗,必定都偷跑回家去找老婆孩子去了;就算打了胜仗,说不定也会偷偷溜号回家去。不如先派使者去与铁木真议和,等蒙古大军退回草原,咱们再徐图中兴大计。”
说实话,这个建议的确是挺窝囊丧气的。然而事实证明完颜承晖绝不是一位贪生怕死之徒。他不敢开城与蒙古军死磕,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支战无不败攻无不溃的金军,根本就不是蒙古铁骑的对手。出战纯属无异于去找死,一旦中都失守,金国就一败涂地,彻彻底底地gavr了。
金宣宗巴不得蒙古人赶快滚蛋。只要蒙古人速速地滚出去,给多少钱朕都没问题。他当即同意了完颜承晖的建议,决定派使者去议和。派谁去同凶悍的蒙古人谈判呢?这种棘手差事,谁都不愿意接。说白了谈判就是去讨价还价。给少了,强悍的蒙古人不干;给多了,皇帝不高兴。这种两头不落好、弄不好就得罪人的苦差事儿,谁愿意去?没办法了,金宣宗依据“谁主张,谁出使”的原则,委托完颜承戟议和使者去与蒙古人谈判。
贞祐三年(1215年),金顶大帐外怯薛军列队,红旗招展,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完颜承晖在怯薛歹的引领下,带着两位副使走向大帐。成吉思汗正中高坐,将领们分列左右。
完颜承晖叩拜:“金国使臣都元帅兼平章政事完颜承晖进见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爱惜人才的老毛病又发作了,赶紧恭恭敬敬地离座,扶起完颜承晖:“元帅快快请起,久仰大名,你和胡沙虎、术虎高琪之流不同,是金国里为数不多值得敬重的敌人之一,请上坐!泡好茶!”
“谢可汗!”完颜承晖坐下。
成吉思汗回到座位:“为了议和,我三次派人去中都,今天完颜都元帅亲临我的大帐,一定是有好消息告诉我了?”
“我朝百官共议,圣上定夺,欲与大
蒙古国缔结和约,永世盟好!”
成吉思汗笑道:“你们总算有了答复,你们女真人在中原轿子坐久了,办起事来就赶不上我们骑马的痛快了!哈哈……”
“事关大金江山社稷,自然要反复斟酌。”
“我清楚!你们一定是在疑惑,三年前你们兵力强盛,我拒绝议和;三年后,你们国力虚弱,我的兵马由十万增加到数十万反而主动议和,其中必有奸诈!嗯?”
完颜承晖脸上挂着礼节性地微笑,答道:“众说纷纭,情有可原。”
成吉思汗大笑着坐了下来:“告诉你个机密——我累了!”说罢又笑。完颜承晖正襟危坐。
成吉思汗止住笑说:“女真人入主中原,灭辽国打宋国,我们蒙古人在草原上安安生生地放牧,招谁惹谁了?你们的熙宗皇帝无故杀死我们的先祖,逼迫我们臣服不算,每三年还到草原上去减丁一次,屠杀我蒙古百姓。那个卫王永济还扬言要趁我赴边境进贡岁币之时。把我钉在木驴上,真是欺人太甚!所以我才兴兵复仇!现在他愿意议和,很好,让我们看看贵国的诚意吧!”
完颜承晖不卑不亢地说:“为了表示诚意,圣上特意下旨愿意献出公主给成吉思汗作妃子,效法汉昭君出塞之先例,以结秦晋之好。”
成吉思汗:“嗯,很好!那么,对于我的这些苦战了三年的将领们,贵国想怎样平息他们的愤怒,抚慰他们的辛劳呢?”
完颜承晖:“我国准备为公主陪嫁童男童女五百人、采绣之衣三千套,另战马三千匹以补偿贵军军马之缺损,金银珠宝、玉帛什物一百车,以满足贵军回国路上不时之需!”
“好吧!”成吉思汗站起来,亲热地搂住完颜承晖的肩膀。“公事就算办妥了,咱们轻松轻松!”
点将台上置一桌子,桌子上摆着酒宴。成吉思汗与完颜承晖对坐饮酒。
木华黎骑在马上指挥阅兵,骑手们有意向完颜承晖展示自己花样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