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迈阿密三巨头(中)(1/2)

“各位观众晚上好,这里是sp一台,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比赛是洛杉矶湖人队主场对阵迈阿密热火,我是蕾切尔.尼克斯。 说小说.网8网1一z.麦克海尔+罗伯特.帕里什,再譬如迈克尔.乔丹+皮蓬+罗德曼等等,最近一次还有湖人队的科比.布莱恩特+沙克.奥尼尔+加里.佩顿+卡尔.马龙,但这里有一点他混淆了,那就是年龄和谁主动抱谁的问题。”伊塞亚.托马斯继续条理清晰地说道:“1968-1969赛季。湖人队组成三巨头,当年张伯伦32岁,贝勒34岁,最年轻的韦斯特也3岁,对比一下热火的三巨头,詹姆斯那年25岁,韦德那年28,波什那年26,高下立判。再者最重要的一点,是贝勒和韦斯特一直都是湖人队的人,两者从来没有换过队伍,所以要说抱团,你也只能说威尔特.张伯伦。再说说下一组,拉里.伯德是波士顿自己选秀而来的,罗伯特.帕里什在来波士顿之前,什么大荣誉都没有,既没入选过一阵一防,也没有入选过全明星,反倒是来了波士顿后,次入选全明星次入选最佳阵容,这和迈阿密三巨头组合时的荣誉,相差太大,那时他根本称不上什么明星。至于麦克海尔,和伯德经历相同,都是被波士顿选秀过来的球员,所以这一组,也不存在抱团问题。再者是迈克尔+皮蓬+罗德曼,关于这一个组合,我就比较熟悉了,迈克尔和皮蓬不用说,一直都在芝加哥成长,不存在抱团,至于罗德曼,来公牛都34岁了,如果你硬要我说,也是罗德曼来抱团,和迈克尔与皮蓬无关。最后就是最近的湖人队‘四大天王’了,这四个人,的的确确都是全明星也是未来名人堂成员,但是很可惜,当年除了科比,每个人年龄都在3岁以上,其中奥尼尔31岁,佩顿35岁,马龙4,大家都知道,级巨星也是人,35岁一到,状态立刻大打折扣,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将年纪了,大家都对老将抱有一定的尊敬,所以宽容度不一样,要是勒布朗在骑士队奋斗到了35还没有戒指,那他去加盟别的球队,肯定没有人会指责他,反而会像盐湖城对待马龙一样,敬佩的送其离去。”

“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这么几点,抱团这个称呼只会用在巨星或者巨身上,普通球员还没有用到这个单词的资格。如果在本队长期待着,或者是一直待着的球员,那也没有抱团的资格,所谓抱团只会去指责主动抱的人,看看韦德,这一点也不难明白。最后就是大家对于抱团年纪的宽容度,综合一下网上的球迷留言,不难看出,大家似乎对于老将抱大腿,并不反感,所以迈阿密三巨头的太过年轻。也是众人攻击和不满的一项缘由。这里说明一下,我个人并没有不喜欢勒布朗,反而在骑士队时,我非常爱这个家伙。但就算是这样,我也不得不说一句,一个当年才25岁的年轻天才,2届常规赛vp得主,一阵一防荣誉无数。这样一个人,职业生涯才刚刚迈入正轨呢,他实在是没有去抱团的必要,要是当年迈克尔被我们拦截了几回就年纪轻轻跑过去找约翰逊或者伯德,那个场面,绝对不比去年的勒布朗‘决定’要差到哪里去。”

“看来伊塞亚,你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啊,这么大段的话脱口而出,昨天晚上都没有睡觉吧?”蕾切尔穿插了一下气氛。故意打趣道。

伊塞亚.托马斯也很上道,立刻就配合地笑道:“是啊,为了应付全美直播,我可是一整晚都没合眼呢。”

“关于这件事情,杰夫你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蕾切尔转身向另一侧的杰夫.范甘迪问道。

“我还以为你们已经忘了我呢。”杰夫.范甘迪“抱怨”了一句,然后说道:“伊塞亚的说法,我基本上赞同,但是我这里还要补充一点,为什么抱团模式会造成劳资谈判破裂。”

“请讲。”

“其实近代所谓的巅峰抱团,那应该从27年的老三巨头说起。众所周知,‘三巨头’这个名词,是从加内特和雷.阿伦一同加盟凯尔特人开始流行起来的。那年的加内特31岁,雷.阿伦32岁。皮尔斯3岁,但就算是这样,27的轰动性,我想大家都还记得吧?上个赛季还在东部垫底,新赛季还没开打,‘绿巨人’这个称号就笼罩在了波士顿之上。而事实也证明‘绿巨人’的强大。直接从上个赛季的东部垫底,战绩飞跃到了全联盟第一,它们也是那年常规赛唯一一支胜场过6+的队伍。季后赛更不用提了,捧得奥布莱恩杯,就是最好的证明。从那支凯尔特人开始,老大组团的威力和诱惑力,瞬间显现。加盟绿军之前,雷.阿伦的数据是26+4+4,加内特的数据是22+12+4,再加上一个25+5+4的保罗.皮尔斯,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上个赛季,分别都是各个球队的老大。其后几年,绿军一直都是ba总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其实从这个赛季开始,各支球队的老板们就已经不太乐意了,特别是失去了各自老大的西雅图和明尼苏达,第二个赛季门票销售量猛跌,城市影响力大幅度缩水,大幅度的财务亏损,让老板们怨气难言。”杰夫.范甘迪说着,自嘲了一下道:“幸好我27年就不当主教练了,否则碰上这种情况,也得忍不住抱怨几声。”

“接着,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篮坛紫锋】最新更新章节〖第152章 迈阿密三巨头(中)〗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260/26003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