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马桶的研制,也并非几日之功,把具体的任务交给胡管事之后,李康父子便潜力研究制订官窑的标准规范。
过了几日,李康也派人打探了消息,带着李响和那封介绍信就去国子监找王沂孙了。
到了国子监所在,一眼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门楼上刻着三个金钩铁划大字:“国子监”,字体方正磊落、雍容大度;两旁的柱子上各竖写着一行金字,合起来是张载著名的四为句,不过只有其中两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带着一种无比好奇的心理,李响跟在父亲身后穿过这道石牌坊,在经过门丁的问询后进入其中,扑鼻而来的是一缕缕清淡的墨香,飘到耳畔的是阵阵古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这个世界似乎应该属于读书人,刹时李响只觉市井中的浮华和喧嚣立刻烟消云散。这国子监果然不愧为大宋中央官学,真有些后世清华北大的味道呢。
里面有一排高不过两层的楼阁,全是古式建筑,典雅古朴、精致美观。这些雕栏阁楼上都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题着“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等牌匾,从字体上看显然全出自名家手笔,显出一种高雅的品位。
李康带着李响走进博士厅,门丁前去通报之后,不一会儿就告知父子二人,王沂孙大人正在等他们。
这时候李响也看见大厅内果然有一位中年书生端坐在那里,李康连忙走上前去,弯腰做了一个辑道:“下官李康携犬子李响拜见王大人!”
的确,李康在王沂孙面前也得自称下官,因为国子监的博士,官阶至少也是从六品以上,有些还是五品官,而李康只不过是从学和书法方面的东西,他自然认得出来,这是官家所写。
如此一来,王沂孙心下就不得不对眼前的父子二人另眼相看了,因为从八品的官员,能够见到官家,确实是难以想象的,更不要说让官家亲自为其子介绍老师了。
特别是信内的字里行间,官家分明就是很看重那个叫李响的少年,其中的语气更是要让他好好栽培那少年,让其成为大宋的可用之材!
看完不过百余言的介绍信,王沂孙都紧张得出了一头冷汗,赶紧掏出手帕擦了擦额际的冷汗,这才用异样的目光再次打量了李响一眼,又对李康道:“李大人,本官知晓了!既然那人介绍令公子来,本官自当收下!只不过,本官收弟子还是要因材施教的,所以本官想考校一下令公子,如何?”
李康听到王沂孙答应了,心下甚是高兴,考就考吧,反正都收下了!李康连忙道:“没问题,王大人尽管出题!响儿,还不见过老师!”
李响连忙行了一个拜师礼,大声道:“老师,学生李响有礼了!”
王沂孙抚须笑道:“嗯,观你言行举止,倒是颇有些不凡。好,现在本官就考你两道问题,若能答得上来,本官自当尽力栽培,若是答不上来,虽为师徒,本官却教不得你,只能进入国子学,成为普通学子。你可明白?”
李响连忙道:“学生明白,请老师尽管出题!”
其实李响虽然回答得干脆,然则他心里是没有底的,要是王沂孙考一些复杂的经义,他哪里答得上来?不过李响也想得明白,凡事都顺其自然吧,也强求不来,不管如何,就算答不上来,也是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了。
现在李响也可以肯定,那天遇到的人就是大宋皇帝了,同时他也对王沂孙心中敬佩,即使是有官家亲笔信介绍,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资质太差仍然不会亲自教导,也就是说不能成为亲传弟子,只能是记名弟子。
本章已完成!